索引号
000014348/2022-01438
信息分类
统合信息
主题分类
政民综合
发布机构
红河县政府办
文号
发布日期
2022-05-30
信息名称
《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政策解读

 

《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主要立足红河县在全国、全省、全州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是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推动全县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行为的导向,是全县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奋勇前进,推动红河县开启建设干热河谷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的行动纲领。

一、《纲要》起草背景和过程

围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科学谋划、合理确定我县“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到二〇三五年与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据》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云南省委关于制定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红河州委关于制定红河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红河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红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纲要》编制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州委、州政府工作要求。《纲要》编制工作于2020年1月启动,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是前期研究阶段(2020年1月—2020年4月)。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成立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印发了《红河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有序推进《规划》编制各项工作。组织开展了“十四五”前期重大课题研究,组织县级相关部门和各乡党委、政府精心谋划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增强规划编制工作的针对性,为《规划》基本思路的编制提供了支撑。

二是基本思路形成阶段(2020年4月—7月)。2020年4月起,《纲要》起草组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一道,集中力量开展我州“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起草工作,通过专题调研、专家咨询论证、企业座谈、建言献策、征求意见等系列工作,于2020年7月形成了《基本思路》,12月3日,县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基本思路》。

三是《纲要》起草阶段(2020年12月)。在前期研究、《基本思路》起草、“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起草组以中央和省委、州委、县委《建议》为根本遵循,对我县“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进行了细化、实化,进一步充实了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支撑,于2020年12月形成了《纲要》初稿。

四是征求意见和报审阶段(2020年12月—2021年1月)。《纲要》初稿形成后,通过召开座谈会、书面征求意见、加强与州级对接衔接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经过反复修改完善,《纲要》报经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第66次常务会议和县第十二届委员会第117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于2021年2月3日经红河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查通过。

在起草过程中,注重贯彻以下原则:一是把中央、省、精神和我县实际结合起来,做好结合转化文章。《纲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省委十届十一次全会、州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立足红河发展实际,全面回应人民关切。二是把服务大局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主动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全面贯彻落实委、政府红河现场办公会精神,坚持把“建设干热河谷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摆在突出的位置,并贯穿各方面各项工作始终。三是把立足当下和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紧扣国家和省、州《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确保我“十四五”规划《纲要》在目标设置、重点任务上与国家和省级、州级保持上下充分衔接。四是把《县委建议》《县政府工作报告》主要精神与《纲要》内容结合起来。在文稿起草中,我们坚持以《县委建议》《县政府工作报告》作为《纲要》编制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据,紧密结合新新内涵、发展基础、发展短板弱项、发展潜力和发展需要等,研究谋划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红河高质量发展的务实举措、重大项目。

、《纲要》的基本框架

在框架上,《纲要》共十个章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为总论第一章)。主要阐述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定位、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和战略重点。第二板块为分论,包括第至第十章。分领域阐述了我“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第三板块为结尾部分,主要围绕推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展开。附件包括:我“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县“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名词解释、县“十四五”金点子项目行动计划表。为进一步细化规划目标任务实现的路径和支撑,《纲要》还设置了19个专栏,对我“十四五”期间拟推进实施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进行了细化、具体化。

三、《纲要》的主要内容

(一)“十三五”发展成就

“十三五”时期全县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取得高质量发展: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二是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三是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四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五是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六是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红河县发展正处于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国际形势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从国内形势看。随着国家坚定实施扩大内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将进一步形成更多政策支持,释放更多政策红利,为红河跨越式发展迎来了非常宝贵的历史机遇。从省内形势看。“双十重大工程”、“数字云南”、世界一流“三张牌”、“五个万亿、八个千亿”等重大发展战略举措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交通强国试点省份”建设深入推进,为红河县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州内形势看。“五个千亿级”和“六个百亿级”现代产业体系构建、滇南中心城市建设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红河片区建设引领沿边开放活州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落地实施,产业基础不断夯实,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动力强劲。从县内形势看。红河县热区、水利、生物、旅游、文化等资源丰富,随着交通区位条件的改善为红河县加快发展奠定了基础。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红河将迎来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新形势,必须善于把握“形”与“势”、“危”与“机”,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抢抓机遇,实现发展。

(三)“十四五”规划的主要发展任务

根据中共红河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会议精神和《中共红河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红河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到2035年,红河县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按红河县2020年度常住人口30.83万人和2020年美元与人民币汇率1:6.45综合测算,红河县地区生产总值需达到397.9亿元,才能实现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根据2035年远景目标要求,红河县“十四五”规划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善于把握“形”与“势”、“危”与“机”,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超常规发展,确保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

(四)奋斗目标

围绕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合理确定红河县“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确保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望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全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主要包括个方面的目标:一是全县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二是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三是基本实现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四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是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六是“一带一路”建设、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七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不断满足。

锚定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建干热河谷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提出到2025年的发展目标:一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跨越。三是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四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五是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六是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七是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五)纲要的主要任务

为支撑我县“十四五”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纲要》明确提出,围绕努力建设红河谷绿色发展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美丽家园和“一个纽带、三个示范”定位,按照“高质量、品牌化、影响力”和“为全州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要求,科学把握红河县情新内涵、新变化,提出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13项重点任务。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纲要》明确指出深刻领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核心要义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永恒的工作主题,坚决守护好民族团结进步生命线,促进全县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提出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到2025年前,成功创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示范县,创建全省民族团结示范乡(镇)13个。

2.坚持绿色发展,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引领高质量发展。《纲要》明确指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治理、保护、修复并重,加大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力度,争取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提出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优化县域生态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严格“三区三线”生态空间管控;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治;围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持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增强全社会生态环保意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测系统能力建设;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环保产业,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深化生态文明体制建设,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营造生态文化氛围。

3.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纲要》明确指出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找准红河县的发力点和突破点,促进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合作,深化与州内、省内和国内其他地区之间的区域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提出要依托在全省交通大格局中横向连接河口、磨憨大通道的区位优势,背靠“个开蒙”滇南中心城市经济圈和红河自贸试验区、综保区、经开区,积极参与和融入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积极服务全州“三区”建设;深化区域联动和合作,加大与周边县市合作交流,加强与上海长宁区等对口支援地区合作;深化对外开放,大力推动对外贸易发展,提升农业开放与合作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模式,提高招商引资全过程的服务保障水平。

4.加快推进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域发展根基。《纲要》明确指出突出项目支撑,做实项目谋划与储备,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出大力推进县内“一廊一环两纵五横六射”公路交通布局,依托区位优势明显的综合运输通道,构建铁公机水高效联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安全高效的现代水网,提升全县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旱涝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多元互补、城乡协调、统筹发展的现代能源体系。以构建完善的“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物流基础设施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成红河县农特产品加工配套物流园区。大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转化形成红河县后发优势。

5.坚持“两型三化”方向,落实“世界一流三张牌”,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纲要》提出以“五个驱动”为引领,培育构建以旅游文化产业为龙头、热区水果种植加工“绿色食品”牌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创建撒玛坝梯田、迤萨古镇为主导的旅游文化品牌;抓住实施“30万亩热区综合保护开发”机遇,以库博公司产业为龙头引领,全力打造绿色食品牌;改造提升棕榈、石膏、茶叶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绿色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新兴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推进智能化红河县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及物流园区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价值链延伸,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以数字经济为牵引,加快5G、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产业,以数字经济促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6.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纲要》提出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布局和支撑体系,形成“一城、两景、三带、四片区”的全域空间布局。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为引领,加快推进全县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兴北强南”为目标,重塑城镇体系格局,构建中心城区、中心镇、特色重点镇、一般乡集镇的四级城镇体系,形成“一体两翼”城镇发展格局培育县域中部城镇群发展,力争“十四五”期末红河县城镇化率到达38%以上。加快“美丽县城”建设,以“马帮侨乡•山巅城堡”为主题,按照“一城、一环、两园、十巷”的总体思路建设,打造红河特色的现代化“美丽县城——迤萨”。按照县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规划推进人民防空建设。

7.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纲要》提出以高原特色农业为基础,推进红河县传统优势农业优化升级,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全面推进“一县一业”,实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文明新风创建活动。健全乡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将现代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农村二三产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8.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发展新动力。《纲要》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有效对接。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加大对食用菌菌种培育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基地的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制定“人才强县”规划,围绕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所需,重点加大对龙头企业产业转型、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的人才引进力度。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社会、数字政务等建设,大力推进“数字红河”建设。

9.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塑造红河县发展新优势。《纲要》提出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相结合,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大传统文化和文物古迹保护力度,推进哈尼梯田、东门楼及迤萨民居、苏红传统哈尼村落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工程建设。着力完善文化服务体系,优化县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红河县文化馆,提升改造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文化阵地,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力打造“撒玛坝万亩梯田和马帮古城”文旅品牌、民族文化节庆活动品牌、舞台艺术精品。

10.着力健全完善机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纲要》提出通过保持政策措施总体稳定,健全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扎实做好后续帮扶,加大扶智扶志力度,汇聚各方帮扶力量等方式,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巩固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以建设“云南干热河谷热区综合保护开发重要示范、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示范”为引领,打好“三张牌”;推进脱贫巩固与乡村人才振兴相衔接,不断完善乡村人才培养、选拔、引进等机制,多渠道广泛吸纳乡村振兴人才;推动脱贫巩固与乡村文化繁荣相衔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脱贫巩固与强化党组织引领相衔接,积极培育农村市场主体,大力培养“明白人、带头人”,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先锋行动。

1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纲要》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继续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大民营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加强诚信政府建设。深化投融资及财税体制改革,贯彻落实政府投资条例,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投资有效性和精准性。推动并深化就业、教育、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科技体制、应急管理等社会事业方面的改革。

1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纲要》提出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快发展教育,推进健康红河建设,大力发展体育事业,持续完善社会保障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3.坚持全面依法治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纲要》提出加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全力服务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稳步提升推进社会治理的信息化及规范化,有效防范和化解影响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加快建设法治红河、平安红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