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动态

聚焦红河县“抓两头”丨“一老一小”有保障 出门工作不再愁

来源:红河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日期:2024-07-23 浏览次数:

红河县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比高达96.86%,山地面积达96%,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占全县总人口三分之一。自2020年起,全县脱贫人口人均收入逐年实现增长,2021年、2022年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速均排全州第2位,2023年增速排全州第1位,全县群众收入80%以上来源于转移就业的工资性收入,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实现了安心稳定就业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国家政策太好了,平时有敬老爱老志愿服务队和医生上门服务,孙子读书我们也放心……”红河县阿扎河乡71岁老人李婉英表示,她和孙子在“一老一小”工作关爱下日子过得舒心。

用心夯实服务保障能力

“我和我的小伙伴放学之后都很喜欢来儿童之家学习,有时候我们还可以过集体生日,我感到非常温暖。”近日,石头寨乡5个村委会在儿童之家为本月过生日的留守儿童举办了第一期集体生日会。

留守儿童们放学后阅读书籍

明亮的房间、整洁的墙面、宽敞的书桌、温暖的床铺……经过改造,原本荒废的活动室成了一方温馨舒适的“小天地”。为帮助困境家庭的孩子拥有一个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近年来,石头寨乡各村每月举办一期集体生日会,把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让“大家庭”的“爱”温暖留守儿童的心灵,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老有颐养,幼有善育。红河县一直以暖心举措让“一老一小”乐享民生暖阳,切实把“需求清单”变为“成果清单”,用心、用情、用力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从一家之事到全县大事,红河县通过整合联动乡村干部、家庭医生、教师、志愿服务队、邻里联系人“五方力量”,制作发放“一户一卡”的“爱心卡”,形成挂联帮扶关爱网。676名乡村干部包保挂联留守老人和儿童,排查落实低保、特困供养等各项救助政策;118名家庭医生上门为“一老一小”免费体检、治疗疾病,护航他们的身心健康;1924名教师担任留守儿童“爱心妈妈”,做到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安排“三个优先”。红河县全面全域全力推进“一老一小”工作,在打牢关爱基础和提升“一老一小”生活品质过程中,共同缔造人民群众美好生活。

贴心 提升关爱服务质量

“我生病的时候,老师会带我去看病,我遇到问题第一时间就想到要找她。”“我最期待每次班主任用手机让我们和家长视频通话。”谈起父母在外务工时的校园生活,浪堤镇安品小学的几名留守儿童开心地分享着自己的幸福瞬间。

安品村儿童之家

“作为学校老师,我们必须摸清自己班级的留守儿童底数,有针对性地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关爱照抚,除了学习生活外,心理健康教育也至关重要。”安品小学教师姚黎敏告诉记者,学校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并定期走访,与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乐观向上地生活。

乐育镇召集镇妇联、民政、共青团等的志愿者到尼美村委会开展“绘画扣心扉 关爱护成长”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切实推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宝华镇关注留守老人的生活需求和情感需求,协同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志愿者,定期上门与老人话家常,成为他们的“倾听者”和“知心人”,向他们宣讲各项帮扶政策、惠民政策;会同卫生院、理发店,定期为留守老人开展血压测量、康复推拿、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

件件实事好事,份份关心鼓励,带给孩子们温暖与希望;一项项孝老、敬老、爱老、助老服务,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决心 守护老幼稳稳幸福

“要建立‘一老一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把关心关爱‘一老一小’工作做到周到细致,为全县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健康成长建好‘避风港’、撑起‘幸福伞’。”在红河县举行乡村振兴“一老一小”业务骨干能力提升班开班仪式上,红河县委、县政府对做好“一老一小”工作提出了要求。

近年来,红河县建立以社区为平台、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社区志愿者为辅助、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为补充的多方联动工作格局,充分调动社区、社工、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社区公益慈善力量等社会资源,全方位加强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工作。

走访慰问留守人员

从走村入户到帮农活、理家务、拉家常、解难事,到做游戏、兑换节日礼物、开展文艺演出和理论宣讲、组织健康体检……红河县聚焦943名留守老人和3614名留守儿童,全覆盖开展新一轮敲门“大走访”,全面了解掌握困难群众生活状况、务工人员返乡情况以及外出务工计划、存在的困难,结合实际优化结对联系服务,全天候解决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管、作业无人辅导等问题,解决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