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聚焦农业基础实施薄弱,农业产业“散、小、弱”,龙头企业少,特色产业发展滞后,贫困户自身经济条件差,缺乏科技文化,在产业发展中还处于分户经营的小农生产状态,难以提高经济效益和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等难题,紧紧抓住实施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和红河谷开发开放经济带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我县的特色农业产业,破解发展瓶颈,增强发展后劲,助推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思维,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的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和海拔高低、生态环境情况,把全县分为三个农业产业经济带。
一是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带。以县城周边乡镇干热河谷海拔在1200米以下地带列为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带,主要发展芒果、柑橘、柠檬、火龙果、冬早蔬菜等热果产业,积极培育规模化种养殖大户。以红河谷30万亩热区产业综合开发为重要抓手、重要途径、重要平台,实实在在抓产业、扶真贫、促生态, 通过土地流转和就地劳务就业,提高生产组织化水平、提高生产技能,增加热区群众资本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整个热区范围,实现规模化流转土地9.4万亩,发展省级龙头企业3家,州级龙头企业12家,带动农户参与热区开发5031户,其中:2016年脱贫出列1509户5087人,剩余建档立卡户224户(多数属于兜底户),贫困人口1596人,贫困发生率降到2.55%,基本实现红河谷热区总体脱贫。
二是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带。以旅游环线等相关乡镇海拔在1200米——1800米列为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带,主要发展梯田红米、梯田鸭、梯田鱼、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到户。
三是高寒山区生物产业经济带。以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列为高寒山区生物产业经济带,主要发展南板蓝根、丹参、黄精、藤茶、黄芩等中药材,扩大生物药业种植规模。
二、搭建发展平台,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以“稳定种苗来源、降低生产成本”为切入点,以“农民稳定创收、实现持续增长”为目标,深入贯彻园区带动扶贫的决策部署,推进红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仔猪供应中心、红河水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鱼苗供应中心、红河县沣圃园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禽苗供应中心、红河牧野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牛羊供应中心、红河工厂化育苗有限责任公司苗木供应中心及食用菌种供应中心等 “六大中心”,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筹配置,向产业基地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生猪、梯田鸭、山地鸡、泥鳅、鱼苗、农林产业优质苗木及食用菌种等。2016年,全县累计扶持发放仔猪15000头、牛犊1500头,禽苗120万羽、鱼苗800万尾、农林种苗1200万株等,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9806户,带动贫困户增收27054万元。
三、推广“稻渔共作”,形成发展强大引擎
红河县借助得天独厚的哈尼梯田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土地入股为基础、“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为运行方式,通过引进中国水产养殖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云南中海渔业公司、沣圃园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红河水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把推广“稻渔共作”“稻渔鸭”种养模式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来抓。目前,示范基地面积500亩,其中350亩为中心孵化基地、150亩为勐龙村贫困户土地入股发展面积。预计到2019年,养殖面积逾10万亩,总产值可达12亿元,户均增收4万余元,可辐射全县2286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带领12860余户512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基地已育泥鳅种苗1500万尾,向甲寅镇普施村、宝华镇安庆村、乐育镇尼美村三个泥鳅示范基地发放种苗310万尾。同时,发放梯田鸭12万只、鱼800万尾。
四、盘活土地资源,探索产业发展新模式
以“发展设施农业,培育新型主体、打造特色品牌、完善多元投入、强化市场对接”为发展思路,加快推进产业规模化、规范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截至目前,全县流转土地16.7万亩,其中50亩以上的150宗,涉及19388户89462人。以集中连片为主,通过龙头、大户带动,着力打造示范种植基地。2016年建设梯田红米5万亩、水果9.4万亩、500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11户、生物药业11.1万余亩等示范基地。
五、加强技能培训,提供技术支撑
加强精准扶贫劳动力和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家庭农村劳动力技能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举措,是实现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有效抓手,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有效转移,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有利于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从而达到“培训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标。我县技能培训突出实际、实用、实训的原则,2016年,开展“绿色证书”、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新型农民职业、种养殖技术、农机等各类培训167期26724人次,其中贫困户682户,农村劳动力转移521人。
六、组建合作社,抱团发展
发挥合作社“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平台作用,组织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技术入股、劳动力入股的形式抱团发展,加强合作社与企业的合作,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全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44个,成员5981户,涵盖种植、养殖、旅游等产业,切实解决了贫困户在发展生产中劳动力不足、资金短缺、技术不足的瓶颈。
七、提供扶贫信贷,促进产业发展
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实现扶贫小额信贷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2016年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585.89万元, 2017年计划发放8000万元,截止6月21日,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447.4万元,项目覆盖全县13个乡镇,88个村委会、3个社区,惠及建档立卡户717户32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