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专业合作社实行“五个统一”,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补助资金,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订单回收,统一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为贫困户增收架起一座桥梁。
产生背景及思路
红河县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之一,截至目前,全县尚有87321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达29.08%。产业发展滞后。受人多地少的矛盾制约,集约化,规模化农业产业尚在成型过程中,全县从事农业生产的市场主体仅有319家。2016年,全县有34.6万人,共有耕总面积24.22万亩,其中:水田10.43万亩,旱地13.7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具有龙头带动性作用的工业产业尚未成型,全县从事二产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主体仅有139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有8家,产业还没有形成链条,延伸性,抗风险性不强;散、小、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市场从事第三产业活动的市场经营主体只有370家。贫困户受传统自给自足经营模式的影响,发展力量薄弱,发展缓慢,急需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引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基本情况
截至2017年8月22日,红河县已创办各类合作社261家,注册资金 22334.84万元,社员人数9541人。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事种植业的84家,从事养殖业的 151家 ,其它26家。从合作类型来看,从事综合服务型的53家,生产销售型的 154家,销售合作型的54家。从创办形式来看,基层组织主导型 158家,能人大户带动型29家,农户自发联合型40家,农技服务组织领办型34家。
三、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统一发展模式,发挥模范带头。红河县党委、政府因地制宜选取乡镇开展试点,试点成功再推广发展。并充分发挥“明白人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由他们带头成立多种专业合作社,农户根据自身条件,自愿加入有发展前景的专业合作社,发展菜单式扶贫。逐步形成“试点+明白人带头人+推广”的发展模式。如2017年初,在乐育镇党委政府的扶持下,“明白人带头人”、尼美村委会副主任杨举呼在尼美泥鳅示范基地成立了红河县农友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明白人、带头人+建档立卡户”模式,养殖面积达437亩,一年投放3茬泥鳅种苗,每茬养殖期4个月,亩产50-60公斤,产品由公司按照每公斤不低于24元收购,每亩每年稻鳅创收4500元左右,激发带动83户农户加入合作社,其中建档立卡户17户,辐射带动群众增收快富,实现农民的增产增收。如悠然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通过“明白人带头人”、龙玛村民小组长李威带动龙玛村全部26户建档立卡户,112人贫困人口都参与入社。截至2016年底,该专业合作社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0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百万元,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76人,合作社社员信心进一步增强,并逐步将“村长有请”活动打造为红河旅游的知名品牌。该合作社运行成功后,将在旅游环线、旅游景区乡镇进行推广。
(二)统一提供种苗,改良源头种苗。推进种苗基地建设,建成红枫种猪仔猪培育中心、沣圃园禽苗中心、牛多乐梯田鲤鱼和勐龙泥鳅育苗中心、红河小黄牛养殖中心、农林生物产业工厂化育苗中心等“五大中心”种苗供应基地,“五大中心”形成了优质高效的种苗供应能力,将种苗以优惠价格提供给各专业合作社。2017年截至8月,“五大中心”累计扶持发放仔猪16197头、禽苗130万羽、牛犊1800头、鱼苗132.6吨385万尾、泥鳅3786万尾,农林种苗1200万株。如红河县勐龙泥鳅养殖“稻渔共作”示范基地,以合作社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土地入股为基础。目前,勐龙村泥鳅养殖基地,第一期面积450亩。其中,中心孵化基地300亩,勐龙村贫困户土地入股发展面积150亩。2017年,甲寅镇普施村、宝华镇安庆村、乐育镇尼美村三个泥鳅示范基地养殖面积1000亩,发放种苗600万尾。示范稻田每年可增加2500-3000元,全年可增加总产值250-300万元。到2019年,养殖面积逾10万亩,总产值可达12亿元,户均增收4万余元,可辐射带动12860余户51200余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三)统一补助资金,注入发展血液。红河县2017年投入产业到户补助资金1326.8万元,其中整乡推进项目配套资金558.4万元,其余资金768.4万元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中配套。对有产业发展意愿、发展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安排产业发展补助资金2000元。产业扶贫到户补助资金原则上按“菜单式”扶持项目进行补助,作为贫困户参股、入股到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充分利用产业到户资金为贫困户提供“菜单式”扶贫,使贫困户至少可选择1-2项增收万元以上的产业作为脱贫致富之本。
(四)统一技术服务,培养新型农民。一是每月举办一次培训班,聘请“五大中心”基地技术人员及州科协、县农科局、县人社局、县职成校等专家、教师到专业合作社授课,对社员进行嫁接、套种、病虫害防治、饲养管理、防疫、防病、治病等方面知识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提高了他们的饲养、种植技术水平,绝大部分社员掌握了种植、养殖基本技术,把社员培训成种植、养殖能手,成为了新型的农民。二是社员以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到合作社实地学习和社员间的相互交流,促进信息共享,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市场风险抵御能力,实现农户利益的最大化。2017年3月,红河县阿扎河乡洛孟魔芋种植合作社(协会),邀请蒙自东盛果蔬进出口有限公司负责人到洛孟村考察、培训魔芋种植产业,截至目前,共发展社员131户,其中建档立卡户58户,魔芋种植面积达150亩。现魔芋苗长势良好,预计增收45万元。
(五)统一协议回收,解决后顾之忧。“五大中心”推进市场开拓全服务,积极做好专业合作社产品回收工作。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合作社自销和电商销售为主。当专业合作社产品出现滞销问题时,公司按略高于市场价回购产品,为农户解决了种植和养殖的后顾之忧。如中海渔业与合作社签订回收协议,泥鳅每公斤24元。如红河县木美云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发展社员88户683亩,其中建档立卡户28户,合作社通过腾讯企鹅优品、善品公社微商城等平台对红河梯田红米公益宣传和启动预售。截至10月30日,该合作社接受订单15300多单,预售红米近60000斤。10月25日,合作社向社员开始第一轮谷子收购,单价定为2.00元/市斤,收购谷子34吨,平均每户交售谷子近800斤,预计社员户均增收300多元。按照产量预估和2017年营销推广规划,计划收购120至150吨谷子,销售红米15至20万斤,帮助更多农户脱贫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