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首席科学家唐启升,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主任、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院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徐跑等人到宝华镇调研“稻渔共作”工程。红河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钱真全、副县长许文红、副县长杨金万、宝华镇镇长杨浦周及班子成员陪同调研。
调研组先后对撒马坝梯田、杨柳梯田、龙玛村“稻渔共作”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
宝华镇镇长杨浦周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稻渔共作”示范点的基本情况,他说,宝华镇计划在宝华、朝阳、期垤3个村委会的撒玛坝和杨柳梯田示范2片稻田示范推广“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3600亩,每亩投放10公斤鱼种,目前已投放6吨600亩,种苗规格为50—100克。同时,在安庆村委会安庆村建立了“稻田泥鳅”养殖示范基地164亩。示范采取以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方式进行示范,统一投放、管理、收购、分红的办法运作,合作社现有农户51户。泥鳅苗种投放每亩10000尾,规格3—5公分,泥鳅苗由红河中海渔业有限责任公司供泥鳅苗。目前,宝华镇安庆泥鳅养殖示范点已投放泥鳅苗100万尾,剩余部分将于5月底前投放。
“稻渔共作”作为一种稻、泥鳅、鱼互补共生的农业生态循环系统,是建立在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基础上,具有成本少、收益大、见效快和增粮、节地、节工等优点,实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粮渔多赢”的最佳效果,实现亩产“收获百斤鱼、收入万元田”的经济效益。
通过实地察看,唐启升院士表示:宝华镇充分利用丰富的梯田资源,实施“稻渔共作”工程,积极推广梯田“稻+鱼+鸭”和“稻鳅”综合种养模式,有效的带动老百姓产业发展,结合“生态+”、“旅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产业发展精准到户的思路,开拓哈尼梯田保护与脱贫攻坚“双赢”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