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端午节期间,来自元江、元阳和红河的傣族儿女,欢聚在红河县勐甸村委会牛皮寨田间的芒果林里欢庆蒙面情歌节,悠扬的傣拉蒙面情歌在傣家芒果林里荡漾。
傣拉蒙面情歌传唱现场,来自红河、元江、元阳两地州三县数百名傣家人和游客们相聚在芒果树下,摆上传统的粽子、香蕉、荔枝等美食,大家围着桌子相对簇拥而坐,用亲手编织的七彩手帕,蒙着面相互对唱,相互倾诉衷肠、爱意绵绵。
傣拉蒙面情歌是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元江、红河一带的傣族人家,传说是为了纪念拯救族人而与水怪英勇斗争的傣家兄弟俩,村村寨寨集中为他俩举办花街节,青年男女互唱情歌,隆重庆祝他们的婚礼,由此产生了傣拉蒙面情歌。蒙面情歌传唱至今已有1千多年的历史。
傣族老人陶北泉:要怎样报答这两个小伙子,36个寨子的人民就组织讨论要怎样报答这两个年轻的小伙子,哪些老人就提出来给他们举行一个婚礼,大家来唱歌,当时第一个婚礼是在正月初七,那天就在元江县江边热水塘,人们抬粑粑来,抬米花来搞纪念,男女年轻座下来就唱歌,这就是一个节日;第二个传说举行婚礼是在元江县者嘎梁子上,开赶花街的会来庆贺这两个小伙子,人们就把背粽,四角粽,拿芒果、荔枝、香蕉、水果拿出来,摆起来就一起来唱歌,哪些老年人要求年轻人唱歌,哪些年轻人就说,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只是一片地方,只是36个寨子的人也不多,我们相互唱歌的话,我们害羞,哪些老人就说,你们害羞的话那手帕蒙起来唱就不会害羞了,从此就有蒙面情歌了。
由于历史和民族传统的原因,傣拉蒙面情歌的传唱,曾历经了文革和大跃进的摧残,几乎失传一直不为人知,有的从来就没有听到过,就连他们本民族的年轻人也知之甚少,到目前也只有少数50多岁的老人们才会传唱,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唱,是傣族人家频临失传的民族文化之一。
一位来自芬兰的外国游客表示,自己被朋友带来参加这个活动感到很新奇,觉得很有意思,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么多人穿这种衣服的人。
有红县的游客表示,在红河县有很多年了,还是第一次知道有这么个活动,我觉得很惊奇,这种民族传统文化,他植根于民族这个土壤里面是很强大的,我觉得把这个事情办好了,对我们红河县以后的旅游发展是大有好处的。
也有游客表示,虽然第一次好参加这个活动,但是发现蒙面情歌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在唱,年轻人不会唱,希望以后多举办这种活动,希望年轻人都会唱,让它一代代的传下去。
传承傣家历史,传唱傣拉蒙面情歌。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傣家人有了更多劳作之余时间,用来研究和传唱蒙面情歌,传唱蒙面情歌成了傣家人一年一度的盛事,旨在通过每年一次的蒙面情歌节,弘扬、传唱和传承傣家人的民族传统文化。
傣族老人陶北泉表示:这几年蒙面情歌唱得比较隆重,但是都是中老年人唱,他们都是当奶奶的人了,他自己都当老祖了有孙子,蒙面情歌面临消失,成立傣族协会后,计划要举办学习班,把会唱歌的老人召集起来,培养年轻人,教他们唱,把蒙面情歌逐步逐步的传下去。
从2014年以来,经过元江、红河、元阳傣族协会老人们的研究和决定,他们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前后,确定为傣拉蒙面情歌节,分别轮流在两地州三县的傣族村寨中举行传唱活动,希望通过传唱蒙面情歌活动,让蒙面情歌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