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乡镇动态

红河县文化馆馆长到垤玛乡拍摄《哈尼焖锅酒酿制工艺》的制作申报片

来源: 发布日期:2017-06-20 浏览次数:

2017年6月15日至18日,红河县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一行7人,在文化馆馆长李白章的带领下到垤玛乡拍摄《哈尼焖锅酒酿制工艺》的申遗制作申报片。

哈尼焖锅酒,因甑内焖制取酒,故得名。是云南享有盛誉的传统文化民酒。哈尼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南部山区,开垦出举世闻名的哈尼梯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山地梯田稻作文化,成为中国南方稻作文化典范,而梯田原始稻种红米稻谷是酿制哈尼焖锅酒的主要原料。焖锅酒具有古老而传统的酿制技艺,哈尼人普遍认为,酒是“天赐美禄”,当为饮食之首。哈尼族先民驯化野生稻后,无意间发现了稻谷可以酿酒,经历千年不断实践和总结,以及相互间模仿与摸索,形成了独特而完整的焖锅酒酿制技艺。

哈尼焖锅酒原产于今天的红河县垤玛乡,垤玛乡被称为“焖锅酒的故乡”,是哈尼白宏支系的重要聚居地,当地春季风多暖和,夏季雨多湿润,秋季少雨凉爽,冬季无雪干冷,利于益酒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南北两座原始森林形成生态屏障,山涧溪流清冽甘甜,得益于独特的酿酒生态环境,酿酒资源和悠久的哈尼族饮酒风俗,焖锅酒酿制技艺保存较为完整。

传统的焖锅酒,其制曲、发酵、蒸馏等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手工制作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以师徒相延、口传心领的方式代代相传。90年代后现代工业化酿酒方式的出现,传统的焖锅酒因技艺复杂、成本高、生产效率低,随着哈尼族酿酒老一辈师傅逐渐去世,年轻人流出严重,这门极具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的哈尼族传统焖锅酒酿制技艺日趋埋没,后继乏人,处于濒危境地,因此亟待给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