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红河县阿扎河乡稻苔轮作基地迎来丰收,一片片翠绿的水苔如同绿色的波浪,翻滚在曾经被称为“锈水田”的土地上。如今,这些水苔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丰收的喜悦,更成为了他们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走进稻苔轮作基地,满眼翠绿,如同一片绿色海洋。只见工人们穿梭其间,手脚麻利地采收着水苔,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阿扎河乡过者村村民李六角欣喜地说道:“我们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种植水苔,每年我们都踊跃参与种植和采收工作,收入很可观。”水苔种植项目的成功引入,让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水苔,又叫海花草,学名泥炭藓,是一种珍贵的栽培基质材料,广泛应用于兰花等植物的栽培,同时也在医疗、食品运输和保鲜等领域有着极高的商业价值。过者村得天独厚的自然生长环境与当下旺盛的市场需求完美契合,使得水苔种植成为了村民们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过去,过者村的农业布局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但由于传统水稻种植的产值局限性,村民增收、创收不明显。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阿扎河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考察和论证,精心构建“党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成功引进水苔种植项目。在项目推广过程中,阿扎河乡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积极动员广大农户投身水苔种植事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市场对接等全方位支持,让农户不缺技术、不愁销路,成功打造出多方携手、合作共赢的良好发展格局。
种植大户马加克,无疑是稻苔轮作基地快速发展见证者。谈及基地现状,他兴奋地介绍道:“目前,我们合作社种植了500余亩水苔,效益非常好。每亩产值约2.56万元,而且不愁销路。每年付给百姓的土地流转费用约30万元,每天都有20人左右的工人在基地务工,每年用工人次达到3500余人次,一般工人平均一年的务工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看到今年效益那么好,许多村民表示要加入水苔种植,明年我也计划新植30余亩。”
水苔种植项目的成功引进,不仅改良了土壤,让曾经的“锈水田”焕发出全新生机活力,还在无形之中为生态环境保护筑牢了一道坚实防线,也让群众的钱袋子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真正达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下一步,阿扎河乡将继续坚持科学论证和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盘活低产低效耕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为百姓牢牢守住“钱袋子”,开启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