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近年来,红河县垤玛乡依托焖锅酒、茶叶等特色产业基础,积极推进“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建设,通过助企纾困拓展就业空间、“一家公司制茶”组团式发展、因地制宜扩容就业“蓄水池”等方式,持续在强产业、补链条上下功夫,走出了一条山区群众“离土不离乡、就业又顾家”的致富新路。

助企纾困拓展就业空间
作为哈尼族聚居地,垤玛乡焖锅酒文化源远流长,焖锅酒清澈晶莹,醇厚甘甜,当地群众善于酿酒但多为自产自销,产业价值未能充分挖掘。依托哈尼族焖锅酒酿制技艺传承优势,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红河哈尼焖锅酒业有限公司完成产业转型升级,不断丰富高中档优质哈尼焖锅酒产品品类,迎来发展新机遇。2024年共销售各类酒品600吨,增长186%,产值达2000万元,带动2000余户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聘请当地村民从事酒品包装等工作1950人次,比上一年增加350人次,增长22%,其中:固定烤酒师5人,每人月工资4100元;定期包装工人20-50人,每人月工资3000元。开展组织化原料收购,辐射带动种植业,2024年收购酿酒粮食原料1500吨,比上年增长20%,收购地覆盖垤玛及周边乡镇。
“一家公司制茶”组团式发展
茶叶产业是垤玛乡的重点产业之一,全乡种植面积超过3万余亩,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意愿强,在此基础上,乡党委政府主动担当作为,积极鼓励支持村党总支与产业“带头人”充分盘活利用茶叶基地资源,大力发展茶叶粗制品加工业,巩固发展8个茶叶加工公司和合作社。2024年乡党委政府帮助引导红河县慧德农业专业合作社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模式转变,积极协调东西协作资金1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70万元进行扩容提质。目前,合作社社员已覆盖106户,其中脱贫户30户。社员们按照收购或加工的茶叶鲜叶量或大红菌量进行分红,分红在500~1500元不等。合作社扩容提质后,增加聘用15名员工,其中5名员工负责茶叶收购和加工,10名员工负责收购、清洗、加工野生菌(以大红菌为主),收购员工资为4000元/月,加工员工资为3000元/月,形成了“龙头带动、链条延伸、群众受益”的可持续发展格局。
因地制宜扩容就业“蓄水池”
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带头人+农户”的方式大力发展“榆黄菇”种植,2024年发放榆黄菇菌包40万包,1名带头人辐射带动60户农户参与种植,种植面积达133亩。产业配套方面,通过“政社企”协同机制破解销售难题,成功引进红河县供销联社下属鑫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盘活红河哈尼焖锅酒业闲置厂房建设菌菇烘干车间。创新“订单农业+分级收购”模式,由鑫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定向下单,党组织领办的垤宏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统筹订单分配,形成“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全年累计收购鲜菇72160公斤,收购金额达252560元。烘干车间长期聘用员工3人(月薪3000元),季节性吸纳临时工800余人次,累计发放临时工工资86400元,构建了“产业增效、集体增利、农户增收”的三赢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