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hhxczj/2025-00004
-
发布机构红河县财政局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2-12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监督索引号53252900200010000
县十六届人大四次
会议文件(十八)
红河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25年1月24日在红河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红河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红河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县政协监督指导下,全县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迎难而上、积极作为,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要求,加强财政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决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严肃财经纪律,量入为出、有保有压,全力保障重点民生支出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财政收支紧平衡、硬平衡。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7,78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1%,比上年增长4%,增收676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091万元,比上年增收4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2,691万元,比上年增长5.6%,增收672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59,754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97%,比上年下降1.1%,减支2,844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6,975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123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125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9,200万元,上年结转26,799万元,收入总计282,004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59,754万元,上解支出4,362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0,25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36万元,调出资金3,417万元,支出总计279,319万元。结转下年支出2,685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2,59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61.9%,比上年下降1%,减收25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36,80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213.7%,比上年增长25.9%,增支7,565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59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4,601万元,上年结转9,96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2,075万元,调入资金3,417万元,收入总计72,652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36,806万元,上解支出77万元,调出资金125万元,政府债券还本支出16,575万元,支出总计53,58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9,069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完成5万元,与上年持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完成5万元,与上年持平。
(四)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24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完成98,474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96%,比上年增长3.4%,增收3,270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01,67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97%,比上年增长16%,增支14,224万元。收支结余-3,198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5,095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98,474万元,其中:本级收入76,40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2,074万元,上年结余48,2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1,672万元,其中:本级支出57,215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4,457万元。收支相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年终结余45,095万元。
以上均为快报数,待州财政局结算批复后,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将有关变化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
(五)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红河州财政局下达红河县2024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27.4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11.98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5.44亿元。2024年上级共下达我县债券转贷资金为5.127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再融资资金0.92亿元,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4.2075亿元。截至目前,红河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7.06亿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11.62亿元,专项债务余额15.44亿元,低于限额0.36亿元,我县政府债务余额控制在法定限额内。
二、2024年财政政策执行和财政重点工作情况
2024年,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县十六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县人大常委会对预算调整的审议意见,以及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积极采纳县政协的意见,加强财政管理,强化预算绩效,加强政府债务管控,防范金融风险,确保主要支出政策有效落实。
(一)打好政策“组合拳”,多渠道筹集资金。一是着力加大对上争取资金力度,紧盯国家政策导向,抢抓政策“窗口期”,用足用好财政政策工具箱,全年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24.2亿元,债券转贷资金5.1亿元,保障了各项重点民生类、重点项目的支出,有力推动了相关领域补短板、强弱项。二是大力盘活存量资金。加强财政资金动态监控,通过对结转结余资金和实有账户资金进行清理,全年共盘活财政存量资金0.24亿元,全部统筹用于保障民生支出和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三是树牢习惯“过紧日子”思想。全县各级机关单位积极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强化预算约束,严控机关运行成本、大力精简会议培训、加大对一般性项目支出的压缩力度,“三公经费”预算坚持只减不增。
(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是抓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加强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监测,完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制定中长期化债计划,切实压实责任。积极主动向上争取专项债券资金用于地方政府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加大过“紧日子”力度,积极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加大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力度,全年系统内全县政府债务偿还1.86亿元,完成“军令状”化解目标任务,严防地方债务“暴雷”和发生系统性风险。二是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努力克服“紧平衡”困难,统筹资金优先保障“三保”支出,“三保”支出12.74亿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2.98亿元、保工资支出9.51亿元、保运转支出0.25亿元。足额编制“三保”预算,完善事前审核机制,做好库款均衡调度,“三保”事项应保尽保、“三保”支出优先保障,全力保障“三保”需要。
(三)践行为民理财,持续做好民生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资金投入,全县财政投入民生领域资金完成223,027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6%,重点民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一是切实保障教育事业发展。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40,506万元,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国家基础标准,年生均小学由1,000元提高到1,250元,初中由1,250元提高到1,500元。扎实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红河县高级中学与北大未名中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办学取得实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二是加大社会保障领域资金投入,安排城市低保资金1,061万元,农村低保资金7,596万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费766万元,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资金368万元,临时救助资金265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专项资金813万元,就业补助资金支出1,992万元;三是推进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1,159万元,计划生育事务资金878万元,为全县医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卫生环境,畅通医疗物资采购渠道提供资金保障。四是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力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中小微企业等方面的财政金融支持,创新扶持方式,支持创业和再就业工作。红河县两项贷款共扶持创业279笔,发放贷款7,020万元,有效激发企业竞争力及市场活力。
(四)统筹整合资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投入力度,全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34,959万元,其中中央资金25,225万元,省级资金9,734万元,项目涉及13个乡镇和9个县级部门,确保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等项目资金需要。二是稳步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投入9,027万元用于乡镇通三级油路工程,进一步改善乡镇交通状况、加快沿线乡镇文旅融合发展,加速推进互联互通交通网建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交通+”融合发展,促进民生改善,助力乡村振兴。三是全面落实惠民惠农财政政策。贯彻落实国家惠民惠农补贴政策,切实加强惠民惠农补贴“一卡通”集中发放,全县纳入“一卡通”发放的补贴资金共计47项,已兑付2.6亿元。认真开展“一卡通”管理使用问题专项治理,重点关注“一卡通”管理中损害群众利益、工作推诿扯皮及以前年度审计、专项整治发现问题整改情况。
(五)深化财政管理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是扎实推进预算改革常态长效,实事求是测算财政收入,打破预算安排固有基数模式,贯彻落实零基预算,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强化政策集成和资金整合,不断提高科学统筹财政资源能力。二是及时批复和公开部门预决算。在人大批准预决算草案后20日内,及时将部门预决算批复下达到各预算单位。并组织各预算单位(涉密单位除外)按规定时间在政府门户网站上公开预算信息,并保持长期公开状态,自觉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资金总量达9.6亿元,切实做好直达资金的监控督导工作,确保资金“一竿子插到底”,充分发挥直达资金使用效益。四是强化预算执行监督。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加强预算执行全过程跟踪监控,建立健全库款流量预测机制,及时识别警示风险,保障基层财政安全平稳。五是贯彻落实加强财会监督工作要求,抓牢抓实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健全财政资金全过程闭环监管机制,扎实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促进财会监督与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形成监督合力。六是主动接受人大法定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按时按质办结人大代表建议12件、政协提案12件。
过去的一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财政工作加压而上,财政运行紧驰有度,守住了“三保”底线,保障了乡村振兴等一些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有效化解了政府债务风险,全力实现财政紧平衡。结合当前实际,财政运行管理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财政紧平衡愈加明显,预算收支平衡难度空前;二是政府性债务处于偿债高峰期,专项债券置换规模加大,还本付息资金筹集困难;三是政府习惯过“紧日子”的共识还有待全面加强,压减非必要支出方面任重道远;四是绩效评价结果运用还需强化,对财政政策的评价力度尚待进一步加大,资金绩效理念仍需强化。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将通过加大财政逆周期调节力度,深化改革、完善制度、严格管理等一系列扎实有效的举措切实加以解决。
三、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一)2025年预算编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及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县委经济会议要求,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把财政可持续运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实施财政科学管理,着力从精准谋划项目、加强财政资源统筹、突出绩效引领、硬化预算约束、厉行节约办事业等五个方面持续发力,推动预算编制完整科学、预算执行规范高效、预算监督严格有力、管理手段先进完备,打造综合统筹、规范透明、约束有力、讲求绩效、持续安全的预算制度。
基本原则:一是坚持量入为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二是厉行勤俭节约,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过好日子;三是突出保障重点,压减非刚性、一般性支出;四是加强绩效管理,用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五是加强全面统筹,科学谋划四本预算有机衔接。
(二)2025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预算安排
1.一般公共财政收支预算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18,150万元,比上年增长2%,增收368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安排5,296万元,比上年增长4%,增收205万元;非税收入安排12,854万元,比上年增长1%,增收163万元。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3,6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增支3,896万元。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收入总计275,286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15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46,419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53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2,685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6,496万元。支出总计275,286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63,65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300万元,调出资金6,496万元,债务还本支出840万元(县级承担部分)。收支相抵,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2.政府性基金收支预算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2,875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增收10,283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安排27,226万元,比上年下降26%,减支9,580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是: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2,87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3,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为19,069万元,调入资金6,496万元,收入总计41,440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27,226万元,上解支出5,618万元,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100万元,调出资金6,496万元,支出总计41,440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3.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
全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安排5万元,与上年持平。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安排5万元,与上年持平。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全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06,043万元,比上年增长8%,增收7,569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02,051万元,比上年增支379万元。2025年收支结余3,99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49,087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6,043万元,其中:本级收入79,52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6,518万元,上年结余45,095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02,051万元,其中:本级支出54,104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7,947万元。收支相抵,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年终结余49,087万元。
(三)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1.“三保”支出预算安排情况
按照“三保”政策确定的保障范围和标准,我县“三保”支出全口径预算为145,933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43,432万元(其中本级财力安排8,495万元)、“保工资”支出100,075万元、“保运转”支出2,426万元。“三保”预算数不是最终数,省财政厅审核批复后,部分数据还会有所变化。
2.单位自有资金预算安排情况
单位自有资金收入预算为23,656万元,其中:事业收入资金预算为21,689万元,非税收入专户管理资金91万元,其他收入资金1,876万元。支出预算数为23,656万元,收支相抵,单位自有资金预算收支平衡。
3.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预算前安排的支出情况
为保障干部职工工资发放以及春节前紧急事项支出等原因在本次会议批准预算前提前安排了一部分支出共计11,007万元,主要为2025年1月份工资及补发2024年7月—2025年1月增资7,709万元,需偿还专项债券本息资金3,298万元。
四、确保完成2025年财政预算的主要措施
2025年,面对充满挑战的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勇于创新突破、持续攻坚克难,积极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扎实推进各项财政改革发展工作。
(一)涵养税源,保障财政平稳运行。一是积极培植和涵养税源,重点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扶持现有骨干税源产业和企业发展,持续推进资源开发及大多科、大白能光伏发电站等新能源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二是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税源的监控,加大欠税欠费清缴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确保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三是有效盘活国有资产资源,推动特许经营权合理设置,实现资产资源良性流动,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缴库,杜绝坐收坐支、乱收费现象的发生,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土地报批资金保障力度,加快土地挂牌供应,确保土地出让收入达到预期。
(二)压实责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过“紧日子”二十条措施,坚持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坚决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把更多的财政资源腾出来,用在发展紧要处、民生急需上。进一步压减非急需非刚性支出,严格执行“三公”经费预算“只减不增”政策,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把严把紧预算关口,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完善支出审核机制,切实做到“无预算不支出”,不该开支、不必开支的一律不开支,对于必要支出也要按照从紧原则安排,勤俭办一切事业。
(三)争取资金,支持补齐发展短板。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支持,增加可用财力。以“一揽子增量政策”为契机,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接,切实增强“三保”保障能力,同时加强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及时传递政策信息,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储备,争取上级更大的支持。二是大力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乡村振兴等资金支持,围绕全县工作重心,提早谋划做好项目储备,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为补齐民生短板及重点领域方面投入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四)守住安全,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一是坚决兜住基层“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优先使用稳定可靠的经常性财力安排“三保”支出,确保“三保”不出问题。动态监测“三保”支出、库款保障水平等关键指标,做到预警性潜在性苗头性风险早发现、早处置、早控制。二是着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举债机制,严格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积极开展地方政府债务置换工作,持续开展风险监测预警,做好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五)破解难题,优化提升治理能力。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根据零基预算改革要求,健全财政支出标准体系,完善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合理确立收入盘子。二是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质增效。加强重大政策、项目事前绩效评估,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开展重点项目的核心绩效指标提炼跟踪。完善绩效评价工作机制,以绩效自评为基础,夯实重点领域的财政绩效评价,有序推动部门整体绩效管理。强化绩效管理激励约束,绩效管理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加大绩效管理信息公开力度,推动重大政策、重点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三是积极发挥财会监督职能作用,强化政策跟踪问效,严肃财经纪律,维护良好的财政经济秩序。四是扎实推进公务差旅一体化管理改革,加强和规范公务出差管理,从而解决预算单位公务差旅中接待管理、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政策落实不够规范统一、难以实时监管等问题,持续提升我县财政财务数字化、无纸化应用水平和治理效能。
新时代新征程新目标,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以不破不立的“信心”、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恒心”,认真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为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监督索引号53252900200010111
附件【附件1.2025年政府预算公开样表20250212032145304.xls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