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遇,让我感受了一种带着锅碗瓢盆鸣奏曲的另类闲暇。
我到红河县出差,老早早就办妥了事。对方公司的小张建议我去迤萨古镇走走,看看风景。本着瞎逛的心情,我开始了难忘的另类体验之旅。
红河县城当地人又叫做“迤萨”,是当地彝族仆拉语的音译词,意思是“干旱缺水的地方”。听说早在2000多年前,少数民族的先民们就在这里生息。唐南诏时至明朝先后建立了六个世袭的长官司。迤萨因铜矿而兴盛,后又通过走马帮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才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迤萨商人们靠“下坝子”、“走烟帮”发了大财,便纷纷回迤萨盖房子,光宗耀祖。因为他们到过国外见过世面,于是就盖起了中西合璧或是欧式风格的建筑。马帮不仅驮回了财富,甚至连很多建筑材料都是一点一点驮回来的。所以说,迤萨,也可称为“一座马背驮来的城市”!
这座城市就像微缩山城重庆,他们依山建房,错落有致,道路七湾八扭,除了上坡就是下坡,很难找到一块像样的平地。城市里没有繁华的高楼大厦,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静静的,路面非常干净,走路的行人很散漫,一副悠闲的模样。红河人说话,语速快,有点糯,语法有些颠倒,习惯了,倒也能听懂。民风很淳朴,物价没有那么高,该地的出租车一般都是六元钱,不会因为你是外地人而随口要价,而且特别的热情,只要你问,他们知道的都会如实的说给你听。
这里的老宅子特别多,有点像丽江古城,但比丽江的雄伟壮观,站在房檐下,感觉就像甲壳虫与蚂蚁。估计就算给我一千万,我也建不了。
东门马帮古城主要由东门城楼、姚初居中西合璧民居和钱二官迷宫大院三部分组成,均建于民国初年,完整、美观、雄壮的中西式、传统清式民居建筑群,总面积2万余平方米,有"江外建筑大观园"之美誉。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研究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也是红河马帮历史文化的缩影。
时间的刻刀留下了很多岁月的痕迹,踏在坑洼不平的石板上,看看石缝中的青苔,看看墙壁上那略显狰狞的小树,仿佛穿越了时光。这里的房子几乎独有一个小平台,站在上面,青山翠绿、群山连绵,脚下奔腾咆哮的红河和迎面吹来的河风,会让你心旷神怡,更会让你会惊叹于先民的睿智和韧劲。
走进老宅,“外歪里正”、三角形天井、斧头墙等等奇特的建筑,以及故事会让你耳目一新。在这里,又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总能看到不同的风景,以及分不清方向的乱窜,最终只能原路返回。
意犹未尽的我开始走进他们的生活区,人们着装简单,又或者是穿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饰,让人看不到贫富差距。慢悠悠地走着、聊着,没有大城市的那种快节奏,整个人都被带得懒散了。风依然是热的,暑气未退,下午太阳直射的余热这时发起威来,从地面直冒而出,一浪接一浪袭来。纵是如此,蝉鸣、惊鸟、巷口夕阳,真是蝉声伴君行,鸣枝频添急。
这里的人不排外,只要通报一声,谁家都可以参观,他们还会带着自豪的口气跟你述说房子的来历和以前分家的情况。看着厨房里热气腾腾饭菜,窗口晾晒的衣物,以及夕阳下坐在门口的耄耋老媪,时间就这样静止了。耳边不时传来巷子里孩童打闹的声音,有时大人急了,就会传来几声咒骂。原来生活就是这样,平淡中才会出奇。此时此刻我便开始向往这样的生活。感觉拥有这样一个家,也还算是安逸的。
真的想就这样留在红河,留在这座活着的古镇里,她没有丽江的铜臭,没有乌镇的高大上,有的只是平淡中的传奇。仁者乐山智者悦水,在群山之中,在大山深处,在边境的高山上,浓厚的历史文化促成了这个城市的另一个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