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优化营商环境

红河县营商环境工作情况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14 浏览次数:

现将优化营商环境及“暖心行动”和重大项目审批监管“阳光行动”推进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制定《红河县贯彻落实云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暖心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县贯彻落实云南省重大项目审批监管“阳光行动”实施方案》,围绕重点任务,细化“暖心行动”40条贯彻落实措施和“阳光行动”15个整治重点及措施。建立健全问题清单动态更新机制、督促整改机制、正反面典型案例归集机制、问题线索移交机制、工作提醒机制、工作调度机制。强化与县纪委监委协调联动,联合组织开展联合检查1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0余个,形成了营商办牵头、部门抓落实、纪委监委“护航”的工作格局,高位推动任务落实。

二、聚力重点任务,抓实各项工作

(一)打造一流服务环境。开展“助企抒困解难”专项行动,2023年以来深入企业走访108余次,解决道源、嘉尚公司石膏矿运输问题,为云百草和滇红茶叶公司分别申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370万元和550万元。聚焦惠企政策全流程服务,在县级政务服务大厅、13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置了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专窗,兑现2023年企业助企纾困奖补资金72.58万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资金40.28万元。在现有联系服务企业渠道和平台基础上,设置1个优化营商环境前哨站站点,作为市场主体向政府部门当面反映问题、各级领导干部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的场所。持续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定和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2024年1-6月以来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部门联合抽查计划34个,已制定抽查方案5个,尚未开展检查。部门抽查计划63个,已制定抽查方案16个,完成抽查计划2个,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开展提醒告诫、信用修复等暖心服务。在制定有关政策时,4次征求企业意见。制定《红河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2024年1-6月,共办理质量监督注册10件,施工许可10件,消防验收备案1件。

(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红河县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成立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项目自检自查80个,部门交叉检查40余个。依托云南省政府采购网平台,抽检红河县发布采购公告75个,对存疑的3个项目进行核实,尚未发现设置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问题。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红河县民生领域反垄断执法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向社会发布《关于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投诉举报和处理回应机制的通告》,开展公平竞争审查工作业务培训1次。对政府性基金实行目录清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抽检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检查2家、中介机构2家。畅通营商环境投诉举报渠道,2024年1-6月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共承办工单3件,已销号3件,按时办结率100%。

(三)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持续推进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化,1-8月全县网上可办率100%,全程网办率98%以上,压缩承诺时限85.26%,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跨省通办”累计办件23425件。“一件事一次办”累计办件225件。政务服务“好差评”共评价9351条,好评率100%。持续开展公共资源交易招标投标领域隐性壁垒问题整治,1至8月红河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进场交易20个项目,交易金额15862.7万元。减免投标保证金7306.08万元,减免投标保证金比例74.93%。聚焦减税降费、奖励扶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保障梳理汇编惠企政策,开展“助企抒困解难”专项行动,深入企业送政策,解难题。召开“银政企”面对面座谈会2次,不断提升小企业融资便利度。建立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县级31名领导干部挂钩联系62家非公企业,通过定期走访调研,为民营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践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目前,全县实有经营主体16629户,较2023年底净增846户,其中,实有企业2013户,较2023年底净增77户;实有“个转企”191户,较2023年底新增12户。

(四)切实推进项目全过程公开化、透明化。2024年1-5月通过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申报项目132个,其中审批类项目54项,备案类项目78项,办结率100%,均实现云南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公开项目信息,包括项目代码、项目名称、项目单位、项目类型、项目属性、行业信息、建设地点及性质、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及规模、办理部门等信息。

(五)严格审批流程规范项目管理。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严格审查法定开工审批要件,积极开展项目咨询评估,全面推行政府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项目编码制度,深入推进并联审批,提高审批审查效率。2024年1-5月共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1本,建设用地规划许可2本,建设工程规划许可2本;办理环评审批事项12项,其中报告表1项,登记表11项;共发放施工许可证3本。

(六)强化项目全过程监管。2024年1-5月共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会议1次,约谈项目负责人0次,专题会议2次,专项检查2次,安全大检查2次,日常巡查42次,发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12份,排查出安全隐患67条,已全部整改。

(七)推动招投标程序规范透明。2024年1-5月共完成8个招标投标项目,工程建设项目5个、政府采购2个、国有产权1宗招标投标项目,全电子化流程100%,在线开标率100%。严格落实《云南省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0年版)》《红河州公共资源交易目录(2021年版)》内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按规定进入州、县市各级交易平台交易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效率还不够高。在服务联系企业中,存在不到位、不及时、不用心的问题,有的审批事项涉及部门多,办得慢、办不好;有的招商引资项目只重视前期签约,全程代办服务、项目落地问题、扶持生产经营等工作不到位,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多,创新新工作不足。

(二)政策落实不到位。双公示信息归集迟报率、合规率较高,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落实缺乏深度。县域金融机构,数量少、服务网点不多;企业资产抵押、融资担保种类较少,企业规模小、产品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多种因素导致我县现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成本高,大大制约着企业的落地成长和发展壮大。

(三)配套制度覆盖不够全面,弱化了项目全程管理的整体性。分类管理机制的配套机制不够完善,制度覆盖面不够,管理精细规范化待进一步加强。

(四)各部门之间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共联共享机制有待健全,各部门间长效协作机制有待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一是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持续开展政府采购领域开展“清源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清除隐性壁垒专项整治工作,开展全州保障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打造公平公正、规范高效、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环境,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争优年行动。二是提升企业满意度。持续推进干部“下沉一线、助企纾困、为民办事”实践行动、“企业大走访、问题大排查、环境大优化”等活动开展。压实“一把手”到政务服务窗口走流程。落实《红河县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办法(试行)》,明确投诉受理、办理责任和流程,抓好问题收集和问题清单的办理解决。三是构建“亲”“清”政商环境。开展“百场座谈千家市场主体”活动,健全完善各级领导干部挂钩联系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营商环境问题建议征集办理,持续推进“三进市场主体”活动,建立健全民营企业诉求反映督办机制。

(二)持续规范项目审批监管

一是严格禁止项目前期工作不充分、可行性研究不足、资金未落实,或未经必要的民主、科学论证匆忙上马,严格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三区三线”管控要求,全面加强对生态红线管理,规范管控,按照“统一地图、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的要求,确保审批项目能够顺利推进并创造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严格落实项目审批监管职责,严格查处规避招标、扩大招标、虚假招标等违法行为。二是严厉杜绝项目合同弄虚作假行为。严格审核调整土地用途、容积率等申请事项,监督投标公司严格按照招投标程序和衡量标准分包,监督项目(法人)单位严格按照投资计划明确的资金使用要求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杜绝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和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