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2200
-
发布机构红河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无
-
发布日期2019-05-24
-
时效性有效
垤玛乡曼培村委会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垤玛乡曼培村委会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项目摘要
项目名称: 垤玛乡曼培村委会2019年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主管单位:红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建设单位:垤玛乡人民政府
建设地点:垤玛乡曼培村委会
建设期限:2019年1月—2019年12月
建设内容:卫生公厕建设3座150平方米,挡墙建设1950立方米,村文娱活动场所270平方米,村文娱活动场地1320立方米,新建垃圾池14个
规划依据:根据红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红河县2019年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办发〔2019〕9号)、红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编制上报2019年度脱贫攻坚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红开组办〔2018〕198号)及红河县垤玛乡脱贫攻坚项目库乡级“路线图”项目表(2018-2020)及垤玛乡曼培村委会脱贫攻坚项目库施工图
投资估算:项目计划总投资200万元
资金筹措:项目计划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投入200万元。
项目背景
为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总体部署,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省州扶贫开发会议精神和中共红河县委、红河县人民政府《关于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紧紧围绕“13672”脱贫攻坚思路,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乡概况
垤玛乡位于红河县境西部,距县城迤萨109公里、距国道213线28公里,东与车古乡接壤,南与架车乡、三村乡相连,西与墨江县龙坝乡交界,北与元江县因远毗邻,全乡国土面积197平方公里,辖6个村委会、72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4016户1784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009户,9273人,是云南省民族问题突出的黑树林地区之一,是全国典型的“边、远、少、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乡之一。
(二)项目村基本情况
曼培行政村世居汉族、哈尼族,有12自然村17个村小组,有797户385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73户2538人(脱贫出列74户401人)。全村耕地面积3633亩,林地面积5020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9059亩。全村粮食年总产量3380吨,人均有粮297公斤,全村经济总收入1702.2万元。主要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和荞麦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
二、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摘要,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开发的决策部署,按照红河县“13672”的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思路,紧紧围绕贫困户、贫困村、贫困乡退出的“61065”指标,整合涉农资金,强力推进“五个一批”工程,举全乡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2019年脱贫出列任务圆满完成,逐步巩固提升和提质增效,到2020年同步建成小康。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党的领导,夯实组织基础。充分发挥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主要领导负责制,乡村组三级一起抓。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2.坚持精准扶贫,提高扶贫成效。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必须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切实提高扶贫成果可持续性,让贫困人口有更多的获得感。
3.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继续推进开发式扶贫,处理好国家、社会帮扶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精神,充分调动各级干部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注重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4.坚持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创新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
三、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以贫困村脱贫出列为重点,通过整合涉农资金,大力推进曼培行政村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村人居环境。
(二)任务
1.推进脱贫出列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脱贫出列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2.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脱贫出列村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脱贫出列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3.梯次推进脱贫出列村生活污水治理。根据脱贫出列村不同区位条件、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积极推广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加强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消除脱贫出列村黑臭水体。将脱贫出列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4.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
5.完善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项目管护人员责任,基本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村庄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推行乡村垃圾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行、统一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村“工匠”带头人等承接村内环境整治、村内道路、植树造林等小型涉农工程项目。组织开展专业化培训,把当地村民培养成为村内公益性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的重要力量。
四、项目建设地点、建设内容及进度
(一)项目建设地点
垤玛乡曼培村委会
(二)项目建设内容
1.卫生公厕建设:
曼培村委会卫生公厕建设3座。其中:河玛村1座(50㎡五蹲坑)、普腊村1座(50㎡五蹲坑)、么东村1座(50㎡五蹲坑)。
2.挡墙建设:
曼培村委会新建挡墙1950立方米。其中:达白村新建350立方米(长70米,均宽1.25米,高4米),大洋村新建100立方米(长40米,均宽1.25米,高2米)、曼培村新建250立方米(长40米,均宽1.25米,高5米)、树落村新建250立方米(长62.5米,均宽1米,高4米)、八哈村新建350立方米(长70米,均宽1米,高5米)、河玛村新建350立方米(长87.5米,均宽1米,高4米)、轰脚村新建300立方米(长50米,均宽1.2米,高5米)。
3.村文娱活动场所建设:
曼培村委会新建村文娱活动场所270平方米。其中:河玛村新建70平方米(长10米,宽7米)、么东村新建60平方米(长10米,宽6米)、普腊村新建60平方米(长10米,宽6米)、达白村新建80平方米(长10米,宽8米)。
4.村文娱活动场地建设:
曼培村委会新建村文娱活动场地1325立方米,其中曼培村新建共计400立方米(①长30米,宽20米,厚度0.2米;②长40米,宽35米,厚度0.2米),河玛村新建100立方米(长25米,宽20米,厚度0.2米),么东村新建75立方米(长25米,宽15米,厚度0.2米),达白村新建300立方米(长40米,宽37.5米,厚度0.2米),轰脚村新建100立方米(长25米,宽20米,厚度0.2米),普腊村新建150立方米(长30米,宽25米,厚度0.2米),旧寨村新建200立方米(长40米,宽25米,厚度0.2米)。
5.垃圾池建设:
曼培村委会垃圾池建设14个。其中:河玛村1个、么东村1个、普腊村1个、达白村2个、旧寨村1个、轰脚村2个、曼培村2个、农场新寨村2个、八哈村1个、大洋村1个。
(三)项目建设进度
1.规划阶段(2019年1月底)。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在坚持经济实用的前提下从长计议,适度超前。完成编制完成《垤玛乡2019年曼培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9年2月-2019年11月)。召开动员大会,开展宣传发动工作,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全力以赴进行项目建设,督促抓好任务落实,所有建设内按要求于2019年11月底完工。
3.检查验收阶段(2019年12月)。认真对照《垤玛乡2019年曼培村委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扫尾、完善竣工资料、绩效进行评估、乡初验,初验合格后,向县级申请终验,再交由县审计部门对项目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情况进行审计。建立健全各项长效管理制度,迎接上级部门检查考核工作。
五、投资概算、资金筹措与投资标准
(一)投资概算
项目规划总投资200万元,具体投资概算如:
1.卫生公厕建设:卫生公厕新建3个(50㎡/个),总计150平方米,建设标准:1200元/平方米,总投入18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18万元。
2.挡墙建设:新建挡墙1950立方米,建设标准:350元/立方米,总投入68.25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68.25万元。
3.村文娱活动场所建设:共新建村文娱活动场所270平方米,建设标准:1500元/平方米,总投入40.5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40.5万元。
4.村文娱活动场地建设:共新建村文娱活动场地1325立方米,建设标准:500元/立方米,总投入66.25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66.25万元。
5.垃圾池建设:新建垃圾池14个。建设标准:5000元/个,总投入7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7万元。
(二)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共投入资金200万元,其中:财政涉农资金投入200万元。
(三)项目建设投资标准表
序号 |
项目建设名称 |
单位 |
投资标准(元) |
投资规模 |
财政涉农资金 (万元) |
备注 |
1 |
公厕建设建设 |
㎡ |
1200 |
150 |
18 |
|
2 |
挡墙建设 |
m³ |
350 |
1950 |
68.25 |
|
3 |
村文娱活动场所建设 |
㎡ |
1500 |
270 |
40.5 |
|
4 |
村文娱活动场地建设 |
m³ |
500 |
1325 |
66.25 |
|
5 |
垃圾池建设 |
个 |
5000 |
14 |
7 |
|
合计 |
200 |
六、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品质,从农民群众出发,针对贫困农民缺资金、少技术、市场经济转变观念等原因,使他们靠扶贫项目,发挥他们的自我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目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
(二)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有效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搭建基层政府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为促进基层民主、增强基层组织建设搭建了良好平台;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文明程度,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和谐发展,增进民族团结,使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
(三)生态效益
通过科学规划建设公益设施,村庄绿化亮化美化,使村民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四)扶贫效益
一是扶贫项目带动效益明显,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群众的创业意识被充分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三是农村面貌显著改观,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社会文化事业加快发展。通过项目实施,曼培村委会建档立卡贫困户573户2538人,2018年脱贫出列74户401人,2019年计划脱贫499户2137人,2019年实现全乡脱贫出列。
七、工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垤玛乡把2019年脱贫攻坚项目建设工作作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精准扶贫工作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工作站站长(或副站长)为副组长,精准项目办、财政、住建、水利、村委会等相关人员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同时制定项目实施议事、例会等制度,研究部署各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强化责任。
乡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周绕斌(垤玛乡人民政府乡长)
副组长:李小港(垤玛乡党委副书记)
李文能(垤玛乡人民政府副乡长)
瞿扣周(垤玛乡武装部部长)
成 员:刘 福(垤玛乡党政办公室主任)
杨江林(垤玛乡党政办公室副主任)
郑文琦(垤玛乡精准项目办工作人员)
李泽龙(垤玛乡联席办成员)
倪双波(垤玛乡精准项目办工作人员)
王来福(垤玛乡住建工作人员)
赵紫光 (垤玛乡财政所工作人员)
罗国智(垤玛乡水管站工作人员)
乡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精准项目办,由李文能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村级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李合发(曼培村党总支书记)
副组长:周 尚(曼培村委会主任)
鲁寿坤(曼培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
成 员:李富森(曼培村党总支副书记)
张波发(曼培村委会副主任)
杨 雷(曼培村驻村工作队员)
杨敬懿(曼培村驻村工作队员)
张 涛(曼培村驻村工作队员)
高 度(曼培村驻村工作队员)
村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村委会办公室,由周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处理日常事务。
2.明确责任措施。一是加强项目责任落实到位。确定工作目标,抓好工作进度,积极做好工作进度分析和上报,落实主体责任。二是加强资金管理。扶贫资金实行专账、专户、专人管理,决不允许占用、挤用、挪用扶贫资金,做到资金专款专用。三是加强项目管理。项目落地实行专人跟踪管理,做到施工前有合同,施工中有数据,竣工后有结算资料及相关图片,切实做好档案整理和归档,做到有据可查。
(二)项目及资金管理
1.项目及资金管理严格按照《云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17〕213号)、《红河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红政发〔2018〕35号)和《红河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红政发〔2018〕54号)文件要求执行。
2.公告公示按照红河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和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度的实施办法》(红开组〔2018〕7号)及红河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完善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的通知》(红开组办〔2018〕199号)文件执行,对项目名称、实施地点、建设内容、投资规模、实施期限、资金来源及用途等情况进行公告公示,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3.严格执行项目绩效评估、初验、审计制。项目实施完成后,首先对项目绩效进行评估,评估完成后,乡成立初验小组对项目进行初验,初验合格后,提出申请进行县级验收,最后由县审计部门对项目进行审计。
4.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安排专人实时跟踪项目推进、项目管理及资金使用情况,并规范收集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的全部档案。
八、建后管理
改变过去工程项目重建轻管的经验教训,本着“质量是生命,管理是核心”原则,工程竣工后,入户项目按照“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交付用户自行管理,公用项目交付村委会(自然村)管理,由村委会(各自然村)选专人管护,同时签定相关管理责任书,做到修,管、用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
村内道路硬化工程管护措施,各受益村负责组织实施本村道路日常管护工作,保证道路完好、安全、畅通;维护道路路产路权,制止违法占用、挖掘等损坏道路的行为。每村要配备管护人员1人,管护要做到:边沟、排水沟排水畅通;防护设施完好;路面平整完好,清洁无杂物;保证路面无积水;涵洞完好无淤塞、开裂、漏水现象,翼墙完整、坚固;漫水桥和过水路面过水畅通,无堆积物和漂浮物阻塞。项目村对道路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的道路和桥涵损失要组织人力物力及时修复,并应及时向乡政府报告。
红河县垤玛乡人民政府
2019年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