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hhxzfbgs/2025-00064
-
发布机构红河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5-02-25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县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2024年以来,红河县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和省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紧扣推进县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突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着力把依法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推动各项事业健康发展。现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提高站位,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绝对领导。一是充分发挥党委推进法治建设的核心作用,严格对标中央、省州相关文件,制发《红河县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全面依法治县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二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2024年学习选题计划》《2024年度干部培训课程》,印发《红河县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法规清单》,推进全县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履职相关的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法规。一年来,各级党委(党组)开展集中学习62次、参学人数3417人次,各类培训班32期、受训3504人次。三是召开红河县创建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动员会,印发《红河县创建云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创建步骤和工作要求。四是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组织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并审议通过了《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审议稿)》等文件。五是压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述法,形成“现场述法为常态,书面述法全覆盖”模式。2024年,组织县级各部门、各乡镇主要负责人撰写上一年度述法报告88份,其中,8家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现场述法。
(二)优化职能,推进政府服务能力逐步提升。一是持续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政务服务中心共进驻政务服务事项1151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8%以上,“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承诺时限压缩率85.26%;即办事项777项,“即办件”率达67.5%。“高效办成一件事”共26个主题办件1076件。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市场主体登记等234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共办理28212件。2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便民服务中心(站)“就近办理”,共办理9256件。二是深化电子证照应用。依托云南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做好电子证照管理系统的证照申报工作。全县电子印章备案124枚,电子证照签章关系配置1照41证。三是多元化畅通诉求渠道。运用“好差评”系统、“一部手机办事通”等引导企业和群众在办理政务事项结束后实施评价。截至12月底,“好差评”系统全县共评价12552条,主动评价率为89.54%,好评率为99.98%,整改完成率100%。“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截至目前没有接件。四是创新实施事中事后监管。完成2024年度红河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数据及事中事后监管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计划共92个,其中,部门抽查计划60个、部门联合抽查计划32个,全县完成率为100%,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公示。五是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累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71件,涉及农民工52件,挽回经济损失54.74万。承办涉罪未成年人案件44件,解答各类法律援助咨询515人次,代写各类法律文书364件。落实云南省“服务实体经济律企携手同行”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行动,结合“万所联万会”工作机制,为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法律服务,办理公证案件共193件。
(三)科学严谨,强化依法决策机制走深走实。一是夯实科学民主决策的制度基础。全县49家行政执法单位共聘请52名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强化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的刚性约束。一年来,制定并公布2024年度重大行政决策事项3件;共对提交县政府决策的规范性文件1份、合同(协议)等6份进行法律审核把关,出具审查意见、建议21条。二是强化规范性文件审查工作。认真落实党内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一年来,制定规范性文件1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2次,对现行有效的规范性文件25件进行清理,核查后继续有效24件,准备提请废止1件。
(四)守正创新,行政执法水平不断加强。一是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设置和职能配置,13个乡镇单位设立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共核定事业编制70名。印发《关于对赋予乡镇部分县级行政职权进行调整的决定》,赋予迤萨镇65项、石头寨乡70项、其余11个乡镇69项,有效解决乡镇权责不清、有权无责等突出问题。二是加强行政执法人员全员轮训。制定下发《红河县2024年度行政执法能力提升方案暨执法人员培训工作计划》,对全县行政执法部门开展全员轮训作具体安排,督促各部门自行制定轮训计划,年内分别组织行政执法部门参加行政复议、行政执法、公共法律知识等专题培训。三是完善行政执法程序。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为契机,组织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考试1次,考试合格189人,通过率88%。在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中,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行包容审慎执法,对违法行为轻微、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采取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手段,对企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危害后果,或者配合查处违法行为的,依法从轻处罚。
(五)加强保障,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一是建立物资储备应急预案体系,推进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物资储备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应急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及指挥权限。目前,全县有乡镇应急救援队伍13支656人,各行业内部应急救援队伍25支893人,应急救援和志愿者队伍1549人。二是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制定《红河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一年来,专题研究安全生产治本攻坚有关工作6次,现场督导检查12次;部门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79次1139家,发现重大事故隐患94个,已督促完成整改49个,正在整改45个。
(六)多方发力,提升社会矛盾多元化解能力。一是深入推进多元调解。健全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全县有人民调解委员会107个、调解员666名,夯实基层调解基础,切实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038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76件,调解成功1574件,成功率为93.91%。深化司法调解,规范诉前委派调解,强化诉中诉后调解。一年来,诉前调解成功439件,诉中调解结案357件,其中诉前委派调解成功申请司法确认案件338件。二是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有效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在政府网站和行政复议接待场所公开受理复议案件的范围、条件、程序、申请方式等事项,最大程度保障申请人的复议申请权。一年来,共办理10件,审结7件。三是扎实做好行政应诉工作。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管理规定,加强诉源治理,降低行政败诉率,完善沟通交流机制,提升行政应诉水平,确保全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四是深入推进法治信访建设。按照“五个法治化”“四到位”要求和“路线图”指引,深入推进信访预防、受理、办理和监督追责法治化。一年来,全县共受理信访件179批次217人,比去年同期115批次上升55.65%,受理率为100%;初信初访127批次、重复信访52批次;办结158批次196人,正在办理21批次21人。
(七)拓宽渠道,推进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一是自觉接受各类监督。始终高度重视人大、政协、人民群众和舆论等各类监督,切实改进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工作。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211件,满意率达97.63%;办理县政协委员提案105件,满意率达98.1%。开展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县政府督查室配合开展法治类督查1次。二是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863条,重大项目、生态环保、市场监督等重点信息及时公开到位,以图文、动漫、文字等形式发布政策解读10篇、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量55次,办理县长信箱留言55条,有效回应社会关切。三是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推行常态化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度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成立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对各执法单位开展执法监督检查。完成2024年度行政执法案件评查工作,全县抽取行政执法案卷共26件,其中1件参与省级评查,评定为合格卷。四是加快推进诚信建设工程。以政务诚信工作为牵引,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承办各类工单1130件,办结1083件,办理中47件,办结率95.84%,答复率100%;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平台2024年共承办工单5件,已销号5件,按时办结率达100%。
(八)共享信息,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纵深发展。一是加快推进信息化平台建设。全县92个村(居)委会及公共场所共安装129台公共法律服务终端,年点击率为3696次,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事项“一线通”“一网通”“一站通”办理。二是建设用好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围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强化行政执法监督三大目标,充分运用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建设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推动行政执法公开透明、信息数据汇聚共享。11月1日组织各行政执法部门参加云南省“区块链+行政执法和监督”平台应用培训班。三是积极推广“云南中小微企业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动员律师和企业入驻平台,进一步完善涉企“线上+线下”的法律服务模式。2024年,全县共有48家企业(个体户)及2名律师入驻该平台。律所参与实体经济非诉讼案件50件,参与企业审查合同、协议、法律文书60余次,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法律意见2次,走访服务商会6家、企业(个体户)20余家。
(九)加大宣传,提升全民法治意识素养。一是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开展2024年度红河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现场评议活动,邀请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律师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组成评议团,对税务、农科、市管等6家单位普法工作进行现场评议,通过评议压实普法主体责任,全面落实“三单一书”制度。二是认真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开展“法律六进+N”、普法强基补短板、利剑护蕾等活动,实现普法宣传各领域全覆盖。全县205名法治副校长开展法治讲座413场次、覆盖师生7万余人,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50余场次,推出“哈尼法官说”58期,开展各类普法宣传306场、法治讲座15场次,开展模拟法庭进乡镇13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8万余册,惠及9万余人次。三是不断夯实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弘扬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发展,不断扩大法治文化覆盖面的有效载体,因地制宜,多层次推动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法治文化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染力,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有效提升全县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2024年建成法治文化宣传阵地1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