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府决算
  • 索引号
    20240913-145944-359
  • 发布机构
    红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1-09-0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县2020年度地方财政决算公开

监督索引号53252903100011000

红河县2020年度地方财政决算公开

 

目录 

  一、财政决算报告(关于红河2020地方财政决算(草案)情况的报告) 

  二、红河2020年政府决算公开表(附件1) 

  三、2020年红河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变动情况的说明(附件2) 

  四、2020年红河转移支付安排情况说明(附件3) 

  五、2020年红河地方政府债务情况说明(附件4) 

  六、2020年红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情况说明(附件5) 

七、2020年红河重大政策和重点项目绩效执行结果说明(附件6) 

八、2020年红河县本级“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附件7)

    九、2020年红河县决算公开空表情况说明(附件8)

关于红河县2020年度地方财政决算(草案)

情况的报告

——在红河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上

红河县财政局局  钱友善

2021年8月19日)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九次会议报告红河县2020年度地方财政决算(草案)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0年全县地方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面对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繁重任务,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县财税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财政工作会精神,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抓紧抓细抓实财政各项工作,确保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一)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4,74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1%,比上年决算数增长5%,增收1,140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6,801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00%,比上年决算数增长5%,增收793万元,其中:税收收入完成5,262万元,比上年决算数下降9%,减收490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1,539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3%,增收1,283万元。上划中央收入完成5,907万元,比上年决算数下降5%,减收324万元。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438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41%,增收421万元。上划州级收入完成595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长72%,增收250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301,490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14%,比上年决算数下降13%,减支43,101万元。

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74,698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3,000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96万元,调入政府性基金4,43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9,898万元,收入总计309,029万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1,49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4,10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还本支出3,050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99万元,补充预算周转金-10万元,支出总计308,938万元。结转下年支出91万元,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

根据《预算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九条年度终了时,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可以将预算周转金收回并用于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我县将预算周转金10万元收回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用于调节和平衡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行。

(二)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5,03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26%,比上年决算数增长44%,增收1,529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完成47,037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671%,比上年决算数增长581%,增支40,132万元。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5,03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9,790万元(其中抗疫特别国债转移支付收入26,78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485万元,债务转贷收入39,000万元,收入总计74,311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7,037万元,调出资金4,436万元,支出总计51,473万元。政府性基金结余22,838万元(主要为抗疫特别国债结转下年资金为20,133万元),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平衡。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20年我县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上级补助收入为2万元,比上年增收2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2万元,比上年增支2万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情况

收入完成情况:2020年,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完成83,476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149%,比上年决算数增长45%25,917万元。

支出完成情况:全县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完成100,552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223%,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06%51,857万元。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社会保险基金收入83,476万元,支出100,552万元,本年收支结余-17,076万元,加上上年结余60,622万元,年终滚存结余43,546万元。支出增幅过大、本年收支结余负的原因是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实施省、州级统筹,上解2019年滚存结余和风险基金25,660万元,2020年保费收入、各级财政补贴和以前年度滚存结余上解州级财政专户后,上解上级支出达46,869万元。

二、2020主要工作

(一)坚持人民至上,全力保障和支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响应疫情联防联控工作全县“一盘棋”的号召,启动疫情保障应急机制,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开通资金拨付绿色通道,统筹安排疫情防控经费27,692万元,及时、全面、准确积极落实疫情防控经费,做好全县疫情防控保障工作

(二)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牢牢兜住“三保”底线。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县努力克服财力不足、资金短缺等实际困难,在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的同时,优化支出结构,重点保障刚性支出和重点支出,确保国家惠民政策落实,民生投入进一步增长。2020年全年完成民生投入257,789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5%。强化“三保”责任的落实,坚持“三保”支出在预算安排中的优先顺序,“三保”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年“三保”支出132,799万元,牢牢守住“三保”保障底线。

(三)精准聚焦发力,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46,229万元,支持“两不愁三保障”补短板,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29个,投入资金30,220万元;产业发展扶贫项目31个,投入资金15,290万元;其他项目1个(雨露计划),投入资金720万元;二是支持污染防治取得重要进展。全县节能环保资金6,315万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投入草原生态保护恢复(退耕还林)补助资金2,966万元,选聘贫困人口开展生态护林补助1,816万元,森林资源管护补助资金1,096万元;三是管控债务风险取得积极进展。多渠道筹集偿债资金,偿还到期政府债务本息23,200万元。依法发行新增政府专项债券39,000万元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申报再融资置换债券3,000万元有效缓解债务到期压力。坚持量力而行、规范举债,加强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管控,强化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千方百计化解到期债务,按期偿还本息,较好地维护了政府信誉。

(四)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稳定增长。真抓实干助就业,筹措安排就业补助资金2,200万元,安排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补贴1,712万元。全心全意保基本民生,筹措35,381万元,全面落实城乡居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各项政策。多措并举保市场主体,2020年累计减税降费13,468万元,做到让利于民、让利于企,激发市场活力,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有效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安排5,003万元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经费,安排586万元落实优质粮食工程及粮食应急供应网点建设等;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统筹安排800万元支持电商扶贫及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安排1,170万元支持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切实兜牢“保基层运转”底线,强化收入预期管理。多渠道积极组织收入,全县年财政收入完成1.68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0%。管好用好直达资金,规范做好资金分配使用,合理统筹上级转移支付和自有财力,科学安排预算,切实增强保基层运转能力。

(五)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提升财政治理效能。一是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管理。加强“四本”预算之间的统筹协调性,继续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二是持续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按照中央、省、州有关要求,进一步规范了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公开的渠道、方式和内容,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加强低效运转以及长期闲置的资产管理,探索建立盘活调剂机制,聘请第三方对49间商业用房租赁5年经营权进行公开拍卖,推进国有资产统筹使用和集中变现。四是加强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五是加强财政资金监控及专项资金监督检查。开展了政府采购检查、财政票据检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小额贷款公司监管检查等共4项随机抽查,对部门预决算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完整性、真实性等方面进行专项检查。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财政自给率低,收入质量不高,总体实力较弱;“三保”属于高风险县,与财力增长不匹配,保平衡压力巨大;是进入偿债高峰期,债务风险不断加大。为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压缩一般性支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等措施,逐步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平稳发展。 

 

监督索引号53252903100011111



附件【附件3.doc
附件【附件4.doc
附件【附件5.doc
附件【附件2.doc
附件【附件6.doc
附件【附件7.docx
附件【附件1.xlsx
附件【附件8.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