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0-02200
-
发布机构红河县人民政府
-
文号
-
发布日期2019-05-30
-
时效性有效
我县推行“稻渔鸭共作”模式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县合理开发利用哈尼梯田资源,调整种养结构,转变种养发展方式,把梯田间养、套养鱼、泥鳅、鸭、鹅等“稻渔鸭共作”模式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措施和途径来抓,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帮扶下,在迤萨镇牛多乐建立人工鱼苗孵化生产基地,建池塘面积82亩,为全县稻田养鱼提供良种鱼苗保障。二是与中国水产业科学研究院合作,打造国家级“稻渔共作”泥鳅良种繁育基地,依托云南中海渔业有限公司发展梯田泥鳅养殖,在勐龙村建立泥鳅种苗养殖基地,第一期泥鳅种苗养殖基地面积450亩,养殖基地建成后,将形成年产30亿尾泥鳅种苗的规模,可满足全县10万亩高效梯田养殖需求,示范带动全县26.46万亩梯田水产养殖。三是按照“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设一个规划投资1980万元,集禽苗选种、选育及禽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销售于一体,达到国家种禽选种育种相关要求,年产能400万羽的标准化禽苗孵化中心,即红河县沣圃园禽苗孵化中心,为全县的梯田养鸭、养鹅等提供优质、低价的禽苗保障。
截至目前,全县共发展稻田养鱼8.5万亩,鱼产量220万千克;冬水田养鱼5.2万亩,鱼产量175万千克,稻田鱼产值3950万元;稻田养鸭1.5万亩,鸭蛋产量300万千克,蛋鸭产量36万千克,稻田鸭产值632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