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建水县临安镇团结如“石榴”, 共享“振兴”果

来源:红河州民宗委 发布日期:2023-11-14 浏览次数:

建水县临安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围绕镇党委“一心、一带、三区”的规划布局,突出高原特色农业、新型绿色工业、健康生活目的地和“紫陶之都”优势竞争力,努力把临安建设成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示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区,区域辐射力、带动力、影响力稳步提升,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聚集共同美好愿望,绘就“红色强镇”,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政治引领为帅。将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建立镇、村两党组织书记亲自抓的工作体系,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推动落实。组织领导为基。实行“一把手”领导负责制,调整充实镇、村两级组织和人员配备,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新工作格局。理论武装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及党的二十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学校、社会宣传教育体系。每年开展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20余期,发放各种宣传资料20000余份,夯实各民族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机制保障为干。建立领导工作机制、联席会议制度、责任目标考核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6项机制,从组织机构、工作机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保障。

聚焦产业优化提质,绘就“活力临安”,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

坚持把产业作为发展的重头戏和着力点抓紧抓实。提质扩面促一产稳步发展。坚决扛实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科学选择品种提升麦厂海子1300余亩水田种植质量。围绕打造“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发展蓝莓种植2735亩、烤烟2500亩、中药材3723亩,莲藕、茨菇、葡萄等种植发展持续规模壮大,产值提升,呈规模化、产业集群化发展。全镇蛋鸡、生猪等规模养殖户达170余户,保障了畜禽及水产品有效供给。寻求突破保障二产基业。全力保障县级工业项目落地建设和满产达产的基础上,投资3000万元的云南誉鑫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钛矿洗选厂建成使用。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强化各级反馈问题整改力度,全镇各族人民在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的前提下,舍小顾大,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关停不符合绿色发展的工矿企业,转行发展种植养殖业,全面营造生态、安全发展环境。融合发展三产增亮色。主动融入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和州委建水、石屏“一湖两城”建设,推进乡村旅游,建水古城至团山村旅游线路成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辖区内临安府署、贝山陶庄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临安古城主题特色街区上榜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积极参与紫陶产业链的各项工作,辖区内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1600余户,从业各族群众3万余人,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1万余人。狗街“红色旅游+四莓四鱼+体验式休闲”初见成效。

聚焦乡村振兴推进,绘就“共美临安”,促进各民族走向富裕文明

咬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松懈。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个振兴”要求,在“保就业、促增收、兜牢底”方面持续用劲,累计完成小额信贷1500余万元;组织外出务工90000余人。实现90%以上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抓实产业项目引领、基础设施保障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投资500余万元完成狗街村粮食蔬菜区产业路及罗卜甸养鱼塘村洋葱、黄姜产业路和幸福村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项目。狗街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在州县两级乡村振兴大擂台比武中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二等奖,回龙社区荣获优秀奖,“做强组织、做实规划、做特民居、做美村庄、做靓文化、做活生态、做旺产业、做细治理”“八做工作法”为全镇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势推进绿美临安建设取得成效。启动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聚力推进绿美城市、绿美社区、绿美乡村和绿美道路建设,结合“巩卫创文”,以“村有规划、院有绿化、墙有文化、夜有亮化、新村特色化、老村整洁化”六化同构为抓手,投资4200余万元完成中所、回龙、狗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临安镇被评为省级绿美乡镇,狗街中新寨村、回龙大回龙村分别评为省、州绿美村庄。崇正、朝阳楼、崇文、东林社区、狗街庄户村、中所沙沟村顺利通过省、州文明单位、文明村复审;北山、梨园社区成功申报第十三批州级文明单位。

聚焦基层综合治理,绘就“平安临安”,促进各民族共享和谐稳定

依托法治政府建设促进民族工作法治化。将民族事务纳入依法治镇重要内容,积极开展普法行动、法律援助、司法调解,为各民族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升全镇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把民族团结进步纳入村规民约,87个自然村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515个村(居民)小组达到人居环境提升I档标准。开展移风易俗,临安镇创建为国家级文明乡镇,获评各级文明村社29个,2个文明自然村。

依托基层治理促进风险防范取成效。设立统战民宗办公室,配备专职统战民宗工作人员2名,在31个村委会社区配备31个民宗信息员,负责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建立完善网格管理模式,织密织牢“防控网”。全镇建立网格3000余个,实现村、组、城区、社区、街道、小区、楼栋全覆盖,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近3年来,全镇未发生过较大涉民族因素案(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