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协调发展。开远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1年至今实施“十百千万”工程项目、民族村寨旅游提升项目、民族文化保护项目共31个,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275万元,有效提升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2019年以来,全市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7254.13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 66个,创建省级精品村和美丽村庄16个。开远市获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创建省级森林乡村15个、生态乡镇6个。
抓产业培育。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采取“园区+公司(企业)+农户”的方式,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条件,带动周边村寨共创共建。羊街乡依托园区经济和知花小镇的优势,推动黑泥地社区实现“黑土地”到“金土地”的蜕变,坚持生态发展和乡风文明,传承保护民族文化,建成彝家广场、民族文化广场、彝族花灯传习所、党建馆、村史馆等,组建9支群众文艺团队,传递党的声音。轻工业园区积极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同创业互嵌发展,引进电子、服装、食品等19家企业落户园区,业主和员工和谐共处、共同创业、亲如一家。仁者村通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进乡村”,立足乡村旅游优势“富口袋”,党建引领革除陋习“富脑袋”,打造现代文明新农村,村内各族群众互帮互助、团结友善。
抓示范带动。非公经济联合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读书班等形式引导党员树立国家意识和公民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创建与为民服务、履行社会责任相结合,开展“帮帮团”志愿服务,设立26个暖心服务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外卖小哥、路人提供便民服务,挂牌83家党员诚信经营户、最美经营店,打造开远市闽南建材城“党员诚信经营一条街”,参与脱贫攻坚、爱心助学、疫情防控等事业,累计捐赠700余万元。开远市政务服务局全心全意为各族群众服务,“市民之家”政务服务大厅形成市、乡、村三级联动审批政务服务体系,41家单位1099项事项进驻集中办理,与14个省170个地区签署“跨省通办”战略合作协议,实现“就近办”,打通服务各族人民“最后一公里”。市消防大队主动融入地方,把民族团结进步、地方经济发展和消防主责主业深度融合,形成联创共建良好局面。通过挖掘打造特色亮点,深入开展全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各个角落,民族团结结出丰硕果实。
抓文旅整合。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通过赛事和旅游带动开远人气,促进文化交流。举办美食节、藠头节、蜜桃节,新春文化庙会、非遗购物节、汉服饰巡演等,以及全国“体校杯”足球赛(女子组)、首届山地自行车邀请赛等文艺体育赛事活动50余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全市各中小学校开展“大手拉小手”“书信手拉手”等活动20余次,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深刻涵义。发布《滇越铁路过开远》系列纪录片,接待首批越南百人团游客到开远跨境旅游,促进文旅结合。
抓融入互嵌。以区域间的双向就业创业促进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近年来,全市农村集中搬迁城市1750户4860人,山区集中搬迁中心镇、中心村582户2524人,全市城镇化率达71.28%。开发就业岗位3.3万个,新增城镇就业8025人,转移农村劳动力6.7万人次。设立21个社区民族工作服务站,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入住“圆梦家园”小区,推动边疆县到开远务工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更好融入城市发展,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开远开放、包容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