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屏县不断挖掘本地特色,立足产业、文化等特色优势,以“农业+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为理念,不断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有效促进旅游业发展,让农文旅融合融出乡村振兴新路子。
产业融合,铺就富民增收新路子。在山区和河谷地区稳定烤烟种植及特色水果等经济种植。同时推广稻田蟹立体综合种植养殖技术,生产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双收、增产增效”。汇聚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使农文旅融合发展切合实际,人民群众受益。通过实施稻蟹养殖,让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更具知名度,也加快了群众增收致富的步伐。大闸蟹是从八月底的时候开始就上市了,一直到国庆节之后,11月中下旬就会有公蟹上市,一直可以持续到春节。

文旅融合,注入乡村振兴新动力。依托镇内悠久的历史文化,石屏县把文化保护与挖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持续加强文化旅游业招商引资,发展景点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其中,我县宝秀镇以“九冲十二营”为基础,串联百年秀山寺、百年滇越铁路终点站、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郑营等历史文化资源,积极融入“滇南最美乡愁之旅”建设之中,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依托“一湖两山九冲十二营”地理优势,擦亮军屯文化乡愁旅游名片。全面实施“两坝两区”农业产业建设,在坝区着重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有效植入休闲观光体验式元素,真正让农业成为拉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药引子”,留住石屏浓郁的乡愁记忆。国庆中秋两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60万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8000余万元。
润心聚魂,奏响民族团结凝心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坚持用文化培根,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合理布局。为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促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保护。开展石屏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小冲传承点烟盒舞传承培训,共培养彝族烟盒舞——簸箕弦、彝族民歌、民间故事、民间美术等传承人100余人,培训老、少、中、青等学员达500余人。利用建党节、妇女节、重阳节等节日节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各类节日和文艺汇演300余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