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弥勒市少数民族聚集地以文化保护传承为抓手,用活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西三镇蚂蚁村
抓民族文化“稳链”。推进民族文化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细跳月”“阿细先基”为底蕴,定期开展火把节、密枝节等民族节庆活动,举办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主题的民族赛装节,持续提升民族文化吸引力。强集体经济“兴链”。按照“党建引领+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的发展模式,构建“党支部+公司+农户”“党总支+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劳动力”模式,以承接劳务项目、提供就业服务等方式,为村民提供导游、文艺表演等服务岗位,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5万余元。凝人才聚合“强链”。坚持外引内联,动员本土乡贤50余人加入“乡贤会”,对村组干部、“明白人、带头人”等开展培训,将人才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效益。目前,该村发展民宿、刺绣微型企业等10家,带动周边村组发展农家乐、民族服饰等第三产业30余户。
五山乡
打造民族特色读书活动品牌。发挥全乡8个农家书屋作用,在“世界读书活动日”“六一儿童节”之际,开展“彝文朗读 传承经典”“经典美文 彝文彝语”等主题阅读活动,打造民族特色读书活动品牌,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民族文化元素保护传承。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管理培养机制,制定《五山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做好辖区内13名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培养管理工作,实施彝文古籍征集项目,开展“彝文古籍读书研讨”“彝绣产业发展研讨座谈会”等特色活动,培养绣娘30余人,切实保护传承好“彝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筑牢民族团结之基。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阵地作用,以“五进”活动为载体,借助五山乡抖音官方号等平台,让民族文化交流、法律知识宣传同步开展,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成功打造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8个,州、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30余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