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团结花开香满园 同心掬得满庭芳 ——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综述

来源:红河州民族宗教委员会 发布日期:2023-07-26 浏览次数:

盛夏的红河,天蓝水清花艳,大地铺展多彩画卷,风景如诗如画。漫步其中,错落有致的靓丽民居、多姿多彩的民族歌舞、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处处展现着各民族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这里生活着哈尼族、彝族、苗族、瑶族、傣族、汉族等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比达61.76%。

近年来,红河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及给沧源县老支书们的回信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绘制了一幅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民生幸福的美丽画卷。

同心同铸 聚焦主线强引领

走进绿春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广场,展示民族团结标语的建筑井然有序地围绕在广场两旁。每天傍晚,广场上人山人海,居住在这座边陲小城的各族群众聚集在这里,大家不分彼此,不分民族,不分老幼,或跳舞,或娱乐,或健身……这里成了该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谱写民族团结篇章,争做民族团结楷模”等标语尽展民族和谐共居亲如一家的民族团结内涵。

这样的场景在红河比比皆是。近年来,红河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新时代民族团结誓词碑精神,签订《新时代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爱国公约》达97万余人次。

一张张手足相亲的笑脸、一个个守望相助的故事、一组组日新月异的发展数据,让中华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通过机关、学校、乡村文化墙、公共活动场所等实物实景得到充分展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红河州委、州政府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加强党对示范区建设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党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工作机制,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国家法律法规实施。采取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第一议题”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州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并列为“万名党员进党校”的必修课,纳入全州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全州统战民宗系统干部培训班、红河州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重要内容。2021年以来,共组织各级各类学习培训580余期,覆盖4.5万余人次。

同梦同行 共绘团结好愿景

在蒙自市团结小学操场上,学生们穿着民族服装,手拉手开心地做着游戏。李福云是一名来自绿春县的哈尼族学生,她说:“学校每个月都会开展‘双语’社团活动,大家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来参加,这让我对别的民族有了更多了解。”

团结小学有在校学生4643人,学生户籍覆盖全国22个省份,在校学生有哈尼族、彝族、苗族、壮族等2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65.82%。多年来,该校通过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板报、国旗下讲话、设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作品展区、编排民族大课间操、开设课程等方式,牢固树立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民族团结意识,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云南省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等称号。

团结小学是红河州积极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条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的缩影。红河州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中心引领、两翼齐飞、南部振兴、沿边开放、廊带联动”发展布局互动融合,全领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目前,全州共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5个、示范单位5个,20个村寨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86所、云南省民族优秀文化教育示范学校4所。先后有22个单位、16名个人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开遍红河大地。

同创同享 幸福之花正芬芳

金平县者米乡,村民全部住进新房、家家通硬化路、通信网络全面覆盖、特色产业遍地开花……

“感谢共产党为我们修了新房子,家里通水通电通网,村子建设得越来越漂亮,还带领我们发展生产,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过了。”该乡拉祜族群众白树林高兴地说。拉祜族群众的今昔巨变,成为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缩影,更成为红河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中交出的一份圆满答卷。

红河州始终把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就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增收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针对性实施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累计投入各类财政扶贫资金331.27亿元,实施“脱贫攻坚”“兴边富民”“沿边三年行动计划”等工程,7个贫困县脱贫摘帽,60个贫困乡镇、798个贫困村出列,91.3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拉祜族、布朗族2个“直过民族”整族脱贫,实现了“一步跨千年”的历史性飞跃。

最好的民族团结就是实现共同发展。打开属于红河的时代画卷,一幅幅幸福图景生动展现。

——经济总量保持全省第三位,跃居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首位,实现了6个历史性跨越: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1%,跨上2000亿元大关,达2742.1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形成态势,水网、能源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向成网成体系迈进;开放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对外开放跨入“自贸时代”,红河州在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城镇化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省域副中心、滇南中心城市定位更加清晰、引领作用明显增强,建成一批“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建成15个城市森林(湿地)公园,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创建成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3县市全部创建为“天然氧吧”,红河州成为全国第一个“天然氧吧州”;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13县市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云上梯田·梦想红河”文化旅游品牌更加响亮,“健康红河”行动深入实施,基本医疗卫生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建成红河州一中、滇南中心医院等一批民生工程……

如今,走在红河的大街小巷,社区有民族团结小广场,机关有民族团结宣传墙……一个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一串串扎实的数据,折射出红河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