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
  • 索引号
    hhxzfbgs/2024-00148
  • 发布机构
    红河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4-12-09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县民政局对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38号建议的答复

高转艳代表:

您在红河县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加大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力度的建议》第38号建议,已转交县民政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非常感谢您对红河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的关心关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州委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细化关爱措施,提升服务质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保障儿童权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些成绩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和全县人民努力的结果,也与我们各级人大代表提出很多关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建议是分不开的。

二、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精心谋划

自接到高转艳代表提出38号人大建议后,县民政局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办理方案。认真研究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建议,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要求,认真总结分析前期工作情况、存在短板,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更加精准、务实地推动全县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三、2024年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开展总体情况

(一) 基本情况

红河县辖5镇8乡,92个村(社区),县城驻地为迤萨镇,全县常住人口27.34万人,其中:共有留守儿童332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29%,留守儿童中女性 1615 人,男性 1705 人,残疾儿童 43人。孤儿等困境儿童227名,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08%。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救助保护工作,强化部门间协作配合,促进广大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制定《红河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和目标、主要任务、组织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具体贯彻落实举措,力争到2025年年底全县留守儿童数量明显下降,留守儿童利益受损情况明显下降,关爱保护水平明显上升。二是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大排查行动,同时对排查新增的留守儿童进行建档,对每一名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其父母签订留守儿童委托监护责任确认书,明晰每一留守儿童家庭夫妇外出务工情况及儿童留守原因,健全儿童档案,落实留守儿童监护情况。三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红河县成立一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13个乡镇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配备了乡镇级儿童督导员13名,村级儿童主任92名,建立了92个儿童之家,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县、乡、村三级全覆盖。今年5月份对全县乡村振兴“一老一小”业务骨干能力提升开展了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儿童督导员及儿童主任业务水平。四是积极开展摸底排查和巡访关爱服务。为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按文件要求每个月都组织开展留守儿童进行排查,并为留守儿童建立了一人一档建档信息,进行了信息系统录入和更新,留守儿童动态监管得到了保障。目前,全县共有留守儿童3320名,纳入最低生活保障364人、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39人,实施临时救助132人,享受医疗救助63人,住房救助442人。组织开展了留守儿童巡查探访活动,对留守儿童的监护、生活、学习、教育、身心健康等情况进行了巡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基本生活情况,并向委托监护人进行普法宣传和政策讲解。同时,完善了留守儿童强制报告线索的受理、调查、处置和反馈制度,有效保障了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五是实施基本生活保障及救助保护提升行动。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红河县持续加强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的排查保障力度,做到“精准保障,兜底民生”,切实保障本辖区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截至2024年9月,全县共有困境儿童共227名(孤儿105 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109 名,特殊病儿童 13名)。对在册的困境儿童进行动态系统管理,按照合理程序进行困境儿童纳入保障,不定期回访调查,同时严格进行资金管控和发放,规范使用儿童福利领域彩票公益金支持困境儿童助学。每月、每季度按标准定时发放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和助学金,从7月起散居儿童基本生活保障不低于省级指导标准,并将资金发放信息和提标信息在政府网站公示。2024年1至9月共发放散居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275.8412万元;2023年9月至2024年8月享受孤儿圆梦助学 5 人,共发放资金 3.75万元。其次,按照《关于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困境儿童教育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定期比对部门信息,目前排查出在册困境儿童中无辍学生。

四、关于加大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是精准摸排,动态管理,推动部门精准施策。目前,全县共有留守儿童3320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29%,留守儿童中女性 1615 人,男性 1705 人,残疾儿童 43人。孤儿等困境儿童227名,占全县人口总数的0.08%。每个月都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摸底排查,并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了一人一档建档信息,熟悉并掌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基本信息,进行信息系统录入和更新,并采取有力的措施精准施策,使留守儿童动态监管得到了保障。

二是完善制度,推进救助体系不断完善。

(一)整体推进,政策体系逐步完善。把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作为民生领域重点工作高位推进,制定了《红河县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红河县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和各成员单位职责以及统一口径、标准。

(二)不断完善关爱帮扶制度,全县上下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社会呵护、学校监管、亲属监护“五大关系”网络,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关爱活动,解决困境儿童和留守儿童的生活困难、心理有问题、缺失亲情和家教等问题。全面发挥联席会议机制作用,落实“五方责任”,拧紧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做到真管细管严管,形成关爱合力。

三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营造关爱儿童的社会大格局

卫健部门制定留守儿童“三张清单,六项健康”服务项目。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服务3891人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留守儿童签约3424人,履约3710次。开展各类健康教育活动34次,共12185人次。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更为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有效提高留守儿童健康素养和综合素质。人社部门强化源头帮扶服务,召开“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家庭座谈44场次;安置乡村公岗118人;组织劳动力各类培训568人。同时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巾帼行动,依托上海帮扶项目“红河嫂”培训等资源,采取“妇联+培训+就业”等方式,共培训5期190余人,促进留守儿童母亲就近就业98人。吸纳了210个“一老一小”家庭留在当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教体部门发挥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改进学校管理,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对不能到校就读的44名残疾留守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8次。劝返厌学、辍学留守儿童80人返校就读。出台《红河县教职工结对帮扶责任书》,组织1942名女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3525对,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3525份,完善家校联系卡3525张。开展“爱心妈妈六个一”“生活技能训练”等关爱帮扶活动604场次,受益78457人次。有效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缺位、学业困难、生活失助、心理失衡等问题,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实现关爱帮教全员覆盖。政法、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旅游等部门结合“利剑护蕾”专项行动开展联合执法,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出动警力100余人次,清查重点行业场所69家,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处,检查车辆200辆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50起,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余份,受教育群众800余人,规范辖区内行业场所、娱乐场所的经营秩序,有效预防和减少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落实群团服务责任。团县委联合研究生支教团、西部计划志愿者和“返家乡”社会实践大学生等成员组建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志愿服务队14支150余人,形成“共青团+高校+乡镇+志愿服务队”共建服务模式,关注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多样化需求开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素质拓展、自护教育、思想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覆盖500余人;依托“儿童之家”“童心港湾”等团属阵地,组织读书分享会、观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制作手抄报等活动20场次,服务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500余人,用心上好少年儿童政治启蒙“必修课”;用心用情开展希望工程“1+1•幻方助学计划”、暖冬行动、“劲牌阳光学子”培养计划、茅台公益助学金、幻方“1对1”网络帮扶项目等,资助帮扶贫困学生1662名。积极重视儿童工作。将《妇规》《儿规》纳入全县国民经济规划、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文明创建规划、纳入家庭教育规划、将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保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

最后在此感谢高转艳代表对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保护工作的大力支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县民政局将尽全局之力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关心关爱保护工作。同时也希望高转艳代表一如既往给予县民政局关心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