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000014348/2022-00131
  • 发布机构
    县文旅局
  • 文号
    红县文旅发〔2021〕55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县文化和旅游局对政协红河县第十三届六次会议第65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

马秀英等委员:

在政协红河县第十三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的第65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精神文明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红河县文化和旅游局积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红河县文旅局积极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演出、送戏下乡等活动,近两年主办、承办了宝华丰收节”“乐作舞公益培训”“文艺进军营新兵欢送文艺惠民演出”“宝华撒玛坝景区试运营文艺演出”“云南省助力脱贫攻坚送文化下基层暨春雨工程河南省文化志愿者服务边疆惠民演出”“云南省文旅厅助力红河县脱贫攻坚文化惠民演出”“2021年开秧门大型民俗展演活动等一系列中、小型文艺活动,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积极努力

二是加强对基层文艺队伍的培训指导。红河县文旅局非常注重群众文化公益形象的提升,积极深入农村、学校、开展各艺术门类的培训,开设了民族器乐培训班、少儿舞蹈培训班、少儿书法培训班、钢琴培训班等。把培育新时期文化人才寓于建设学习型社会之中,积极开展公益讲座,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非遗文化传承保护。我县境内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县境内有《哈尼族多声部民歌》《乐作舞》2项国家级保护名录;有《哈尼族服饰(奕车)》《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地鼓舞》《大羊街乡车普村哈尼族(弈车)传统文化保护区》4项省级保护名录;有《仰阿娜》《竹编工艺》《红河县甲寅乡作夫村哈尼族民居建筑蘑菇房》《啊邑莫赫(彝族母舞)》《彝族刺绣技艺》《哈尼族焖锅酒酿制技艺》《莫搓搓》7项州级保护名录;以及哈尼族叙事长诗《十二努局》《乐作组曲》等48项县级保护名录。全县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303人(健在300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3人,省级传承人9人,州级传承人31人(健在30人),县级传承人260人(健在258人),按照标准给传承人发放传承补贴、提供体检经费。为进一步做好非遗文化的挖掘、传承、开发和保护,我局积极开展非遗展示、展演、展览、宣传传播、普及非遗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召集各乡镇文艺队骨干及社区文艺团体开展了6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培训班。为非遗传承提供必要的场所、工作经费,支持非遗传承人组织开展授徒、传艺、交流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展示。

四是编创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出版了记载乐作舞传统舞曲的《梯田舞韵》传统哈尼民间音乐《哈尼哈巴》。2019年以来编排创作了《地鼓舞》、《乐作舞韵》、《梯田颂歌》等8个舞蹈曲艺的歌舞节目;完成了首部哈尼剧《莫批阿波》的剧本、音乐创作及《生的狂欢》大型舞台剧的前期准备工作,首部庭院剧《马帮·女人》实现驻场演出通过全力挖掘地方文化底蕴,夯实了文化基础。

五是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安排资金对乡镇文化站进行提升改造,其中甲寅镇2020年安排资金5万元,2021年安排资金10万元,用于完善乡镇文化站相关配套设施,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搭好平台。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局将按照职责职能抓好群众文化工作,加强与乡镇及基层文化队伍的对接,如有需要,将派出文化馆工作人员为基层文化队伍、农村文化活动提供业务指导、培训。甲寅镇为我局挂钩联系点,在公益性群众文化事业政策上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另外,在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我局能做的事情有限,建议甲寅镇同时加强县委宣传部、民政、文联等部门对接,全方位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感谢你对我县文旅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65关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建议(陈剑乐、马秀英、高仲希、张雪梅).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