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2-00125
-
发布机构县教体局
-
文号红县教体函〔2021〕108号
-
发布日期2024-09-13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县教体局对政协红河县十三届六次会议第69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类
王力弘委员:
您在政协红河县十三届六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增设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兴趣班的建议》的第69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红河县境内主要居住着哈尼、彝、傣、瑶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4%,我们从最具特色的红河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侨乡文化、梯田文化特色,通过学、教、传,即:学哈尼语言,教哈尼歌曲、乐器、舞蹈等来传承民族文化,坚持把握民族特色的办学方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青少年的文化传承意识。
一、幼儿园:可以给幼儿们讲述民间传统故事、教幼儿唱民族歌曲、上结合民间技艺的手工课(如用塑料管来学习简单竹编、用捏泥巴进行陶艺启蒙等)。
我县幼儿园已经覆盖到各乡镇、各村委会、部分自然村,共计120所。幼儿园的办学理念为个性化发展、生活化教育、和谐中成长。主要以开展引导教育活动,以歌曲、舞蹈、讲故事、手工课为主。一是讲述民间传统故事已经列入课程(如:哈尼民间传统故事、梯田文化、彝族刺绣传统历程等);二是民族歌曲进入幼儿课堂,幼儿园教师优先选择红河籍,充分应用双语教学,传唱民族歌曲。三是开展民间技艺手工课,如:乐育镇大兴寨幼儿园,用竹签手工编蚱蜢、稻草编织昆虫;架车乡幼儿园手工传统剪纸,用稀泥捏玩偶,晒干定型后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等。引导孩子在玩中学、学中玩,即培养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传承了民族文化。
二、中小学:结合当地实际增设每周1-2次的兴趣班,可因地施教开设阿扎河多声部兴趣班、车古地鼓舞、迤萨小河村制陶、甲寅竹编、乐育尼苏刺绣等,也可以遍地撒花全面推广,让孩子多方接触找到最感兴趣最有天赋的传承技艺。
我县已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21所,分别是垤玛中学、宝华镇中心完小、浪堤镇中心完小、甲寅镇中心完小甲寅中学 、阿扎河乡中心完小、大羊街乡中心完小、浪堤中学、甲寅镇阿撒小学 、车古乡中心完小、迤萨镇万年塘小学、乐育镇中心完小、三村乡中心完小、架车乡中心完小、石头寨乡中心完小、洛恩乡中心完小宝华中学、阿扎河乡阿者小学、宝华镇嘎他小学、宝华镇期垤小学、垤玛乡中心完小乡村学校少年宫,覆盖到全县100%的乡镇。各乡村学校少年宫已经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班,达到每周开设2次兴趣班,兴趣班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地方特色舞蹈、手工、歌曲,如:阿扎河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棕榈之乡歌舞兴趣班、架车小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地鼓舞兴趣班等,自2017年开始,全县中小学已经全面推广乐作舞作为大课间操,乐作舞称为我县中小学生、教师的“必修课”。
三、思源学校可以开设相关传承专业课程,吸纳优秀的少年进一步培养深造。
思源学校自创办以来,有许多办学亮点,学生来自全县各乡镇,哈尼族、彝族、瑶族、傣族等多个民族的学生,学生兴趣班围绕着民族特色、民族文化开设,思源学校办学方向属于义务教育,应遵循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无法开设相关传承专业课程。但是,我县创办了哈尼文化传承学校,并开设了相关传承专业课程,吸纳了青少年在此学习地方特色文化。
四、鼓励扶持其他机构开设民族文化传承班,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在课余、假期时间多渠道了解民族文化。
我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每年开办暑期、寒假文化传承班、兴趣班,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中心开设的特色活动《哈尼族传统舞蹈传习推广》荣获云南省校外教育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儿童舞蹈《弈车咪哩》、民族舞蹈《哈尼宝贝》分别荣获“2018年第八届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交流周舞蹈比赛”集体舞金奖银奖,舞蹈视频曾被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宣传展播。连续两年荣获“云南省青少年学艺大赛”组织奖、连续四年荣获“红河之星青少年才艺大赛”组织奖,为培养青少年儿童兴趣爱好、发展特长、民族文化传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成为孩子向往、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校外教育阵地。同时我县鼓励扶持校外机构开设民族文化传承班,如:钰妮文化传承中心的民族文化传承很有特色,深受孩子们的青睐。
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传承民族文化,从小培养传承的责任意识和兴趣爱好。把家乡的民族文化传承到下一代,全面推动我县文化传承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感谢您对我县教育工作的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69关于增设学校民族文化传承兴趣班的建议(王力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