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000014348/2021-00018
-
发布机构红河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红农函〔2020〕36号
-
发布日期2024-09-13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对政协红河县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58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类
王桥银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县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以乡村治理有效的维度来实现乡村振兴的提案》的第5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我县乡村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加上近年来大量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红河县农村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综合因素,红河县农村地区总体的经济水平还不高,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公共服务相对不足,目前存在的社会发展和治理问题还比较多。
(一)基本公共服务相对短缺
目前,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在总体上仍然处于不充分的状态,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基本公共服务更是短缺。全县卫生技术人员中已获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只有229人,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于满足全县34万人的看病就医需求。目前,全县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十项指标,完成7项及以上的有27所,占小学数的27.84%,7项以下的有70所,占小学数的72.16%;初中基本办学条件十项指标,完成7项及以上的有14所,占学校总数的100%。教职工编制严重不足,教师外流现象突出,调外县、改行、辞职人数众多,城区学校高职低聘突出。
(二)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目前,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24147户,43626人,纳入建档立卡8416户,16196人,占农村低保对象总人数的36.42%;全县共有特困人员供养对象2272人,纳入建档立卡854人,占五保对象总数的37.59%。我县基本上实现了农村社会保障全覆盖,但是这种社会保障全覆盖无疑处于一种低水平的状态,并不能帮助那些真正有困难的农民摆脱困境。
(三)大量劳动力转移导致社会问题“并发”
根据县人社局提供的数据,2016年,全县共转移劳动力75138人,实现劳务创收15亿余万元,人均创收20000元,转移人口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人数的44%。劳务输出在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和矛盾。一是产生大量农村留守家庭,据我县妇联调查数据显示,全县0-14岁留守儿童19239人,占全县0-14岁儿童总数的43.14%。其中小学留守儿童占留守总数的48.02%,中学生留守儿童占留守总数的31.09%,造成了很多“386199”群体;二是未成年人外出务工增多,辍学率难以降低,据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县小学辍学64人,辍学率0.19%;初中辍学473人,辍学率3.59%。;三是农村缺少劳力,公益事业建设成本高;四是毒品问题逐步在农村蔓延,据公安部门调查,我县迤萨镇、石头寨、阿扎河、甲寅、洛恩、架车、车古等地存在贩毒现象,今年截止4月,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起(零星贩毒案),缴获毒品海洛因0.58克,抓获犯罪嫌疑人3名。据卫生部门统计,2017年上半年共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共计38例,AIDS报告数12例,AIDS死亡3例,HIV感染者数26例 ;
(四)水田改旱地、放荒问题日益突出
红河哈尼梯田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县各族人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福祉,2013年6月22日经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获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对耕作思维和生存理念冲击不断增大,出现了田改地、田放荒的现象。据国土部门2015年统计数据,全县境内共有耕地面积640684亩,其中,水田面积104207亩,分布在全县13个乡镇。据我县农办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县水田改旱地面积达25014亩,占全县水田总面积的24%;水田放荒面积2312亩,占水田总面积的2.2%。水田减少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影响传统农耕文件和梯田景观。
(五)农村经济发展推动难
我县新兴产业少,传统落后的产业仍然处于主导地位,缺乏人才、技术、资金、政策支撑,农产品产业依然处于初始起步阶段,产业基地规模小、分散,现有的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带动农户的能力偏弱,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弱。
二、我县乡村振兴目标
全县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与全国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全县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走在全州前列”。自然村、行政村、乡(镇)到2022年的具体目标是:
(一)自然村
1.农户住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2.重要水源达标率100%。3.乡镇到自然村70%以上通硬化路。4.有党员活动室、村民活动场所。5.环境卫生制度健全,有垃圾池和专职或兼职清洁员,95%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7.至少有一户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种养大户。8.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以上。9.有一套能管理和引领村民积极向上的村规民约。10.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
(二)行政村:
1.有一个能团结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好支部。2.有1个好的村庄规划,建立完善1套好的自治村规
民约。3.至少有1个带动能力强的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5.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农村家庭基本具备100Mbps以上接入能力,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6.至少有一个幼儿园。7.至少有1支文艺宣传队,法律顾问全覆盖。8.有标准化卫生室,至少配备2名乡村医生,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9.有村史室和传习所。10.建有综合服务站。
(三)乡镇:
1.有1个科学合理的集镇规划。2.有敬老院。3.乡镇到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或预制块弹石路。4.有生活垃圾处理转运车,乡镇集镇区生活垃圾实现全收集全处理。5.乡镇集镇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6.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至少配备2名全科医生。7.保障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全面接受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各类教育惠民政策。8.至少有一个金融服务网点。
(四)通过自然村、行政村、乡镇联动,到2022年全县具体实现:
1.粮食产量达14.2万吨以上。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3.农业劳动生产率达1.68万元/人。4.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2.5:1。5.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95.5万人次。6.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3%以上。7.行政村村庄绿化覆盖率达32%。8.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处理的行政村占比达100%。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10.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11.县级以上文明村和乡镇占比达60%。12.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68%。13.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比达13%。14.行政村村庄规划管理覆盖率达100%。15.建有综合服务站的行政村占比达60%。16.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行政村占比达50%。17.有村规民约的行政村占比达100%。18.行政村集体经济强村比重达6%。1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31%。20.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84。21.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22.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硬化路比例达100%。
王桥银委员,你提出的建议我们以单位职责职能和现有的条件竭尽全力去做,未尽人意的地方,望多谅解。
感谢你们对全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58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