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答复
  • 索引号
    000014348/2021-00018
  • 发布机构
    红河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
    红农函〔2020〕35号
  • 发布日期
    2024-09-13
  • 时效性
    有效

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对政协红河县第十三届五次会议第48号提案的答复

  办理结果:A类

  县政协经农委:

  你们在政协红河县第十三届五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提升县农业产业扶贫质量的提案》的第4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根据《红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接到提案后,我们进行专题讨论、认真研究。并按照贵单位的建议,于2020年9月22日以现场面商的方式答复于你们。

  农业产业是贫困户增收实现脱贫的主要措施之一,自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开展以来,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早日脱贫。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质量的提升,不断加大产业扶贫投入,并取得了实效。确保了我县2020年全县按期实现贫困退出。

  一、农业产业扶贫开展情况

  2019年,红河县整合涉农资金90901万元,其中产业发展投入资金31092万元,占全县财政整合涉农资金的34.2%,完成热区果蔬、特色水产品、畜牧业、食用菌及农业基础设施等44个项目(含项目管理费1个)。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64个新型经营主体与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产业扶贫项目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意愿的贫困户全覆盖,有产业发展条件的贫困户至少有1个以上产业项目帮扶。2020年,我县计划整合涉农资金49150万元,投入产业发展资金15315万元,产业扶贫的投入比例达31.16%。截至目前,已实施农业产发展项目61个,其中:已完工17个(竣工待验收5个,正在验收2个,竣工验收10个),正在施工项目44个,完工率27.86%,正在实施的项目占比72.14%,已完成投资1239.78万元,财政资金支出率80.92%,开工率100%。

  二、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贫困户增收脱贫的一种途径,县农科局高度重视,把产业扶贫作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日常议事日程,党政主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其他班子成员协助抓,并实行领导分片包干制,党政主要领导负责联系一个挂包联系点,落实挂包帮扶各项工作,领导班子专题研究产业扶贫工作,深入分析研究产业扶贫各阶段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认真抓好落实,确保产业扶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根据全县不同区域的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和海拔高低、生态环境情况,把全县分为三个农业产业经济带。一是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带。以县城周边乡镇干热河谷海拔在1200米以下地带列为红河谷热区产业开发带,主要发展芒果、柑橘、柠檬、火龙果、冬早蔬菜等热果产业,积极培育规模化种养殖大户;二是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带。以旅游环线等相关乡镇海拔在1200米——1800米列为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带,主要发展梯田红米、梯田鸭、梯田鱼、特色水果等特色产业,推进产业到户;三是高寒山区生物产业经济带。以海拔在1800米以上的列为高寒山区生物产业经济带,主要发展南板蓝根、丹参、黄精、藤茶、黄芩等中药材,扩大生物药业种植规模。

  (三)建立产业扶贫服务机制,推进产业扶贫扶持成效。一是建立产业扶贫指导员制度,聘请贫困村产业扶贫指导员88个(每个贫困村1名);二是以“梯田红米、稻渔、热区水果、畜牧业”特色产业为重点,组建了梯田红米、稻渔、热区水果、畜牧业4个县级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三是组建农业产业扶贫科技服务队,下设4个分队,认真开展脱贫攻坚中产业扶贫工作的政策宣传、技术指导、业务培训,病虫害防治,制定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做好督查、检查、验收等工作,确保产业扶贫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农户增收脱贫。

  (四)制定精准产业扶贫政策措施,狠抓特色产业发展。2019年,先后制定印发了《红河县农业产业扶持科技服务实施方案》(红开组〔2019〕36号)《红河县农业产业扶持实施方案》(红开组〔2019〕37号)政策措施和方案,组织实施了热区水果、甘蔗、稻渔共作等特色产业及热区绿色防控项目,新植完成热区水果2万亩、甘蔗0.5万元,推广“稻渔共作”综合种养殖模式2万亩,完成热区水果绿色防控3.5万亩等。2020年,以热区水果产业扶持为重点,全力推进甘蔗、热区水果、稻渔共作、中半山区特色农业、科技培训等产业扶贫项目,提升产业扶贫成效,确保建档立卡户持续稳定增收。目前,全县已完成甘蔗新植4000亩,热区水果新植面积1200亩,推广稻渔共作29379亩,其中,投放鱼苗146.871吨,推广面积24479亩,投放泥鳅苗1470万尾,推广面积4900亩;完成热区水果绿色防控示范面积7510亩,辐射2万亩,带动4万亩;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等有序推进,投入扶持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

  (五)加快推进产业易地集体式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增收。通过不断推进热区水果、生态鸡、生猪、食用菌、田蛙等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2019年底,易地扶贫项目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4063户,其中热区水果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139户;食用菌产业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700户;生态鸡易地集中式扶贫项目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生猪产业易地集体式扶持项目有104户。共获资产收益338.14万元,户均资产收益832.24元。2020年,继续推进推进产业易地集中扶贫项目,持续推进生猪产业易地集式扶贫项目,完成投入390万元等。

  (六)建立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促进贫困户增收。以“企业+合作社+产业+贫困户”、“合作社+基地+社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带动模式为主,通过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以土地流转、投资合作、订单帮扶、吸纳就业、保底价收购、生产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并签订帮扶协议,以产品销售、务工、收益、资产租赁、服务等形式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如期脱贫、持续稳定增收。全县有64个新型经营主体以投资合作、投资收益的形式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了合作关系,已实现对有产业发展条件和产业发展意愿的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覆盖率达100%,有劳动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合作关系。贫困户通过产业帮扶获得的年人均纯收入1589元,有效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和消费扶贫行动,增加贫困户发展产业获得的收入。

  (七)抓好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一是制定出台集体经济发展方案,明确全县13个乡镇91个行政村村集体发展目标任务,发展方向等,确保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有序实施,稳步实施,如期实现增收;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村集体收入,通过固定资产出租、转让、异地产业合作等方式,增加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确保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全县共有贫困村88个,村集体经济均达3万元以上,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的有14个,村集体经济高于3万元(不含)低于5万元(含)的有37个,村集体经济高于5万元(不含)以上的有37个。

  (八)好农业产业扶持科技服务,提升农村实用技能和服务水平。针对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差,思想观念落后,自我发展意识不强等问题,按照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精心组建农业专家,根据各乡镇按年度科技培训计划和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实际需求,采取“集中+基地+示范+贫困户+证书”模式,分类、分批、分点灵活多样不同形式开展技术培训。2019年共开展科技培训122期12016人次。2020年,按照《红河县2020年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已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5期1193人,发放培训材料《红河县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实用技术手册》1193本(1册/人),发放误工补贴5.965万元(50元/人),并印发培训证书。已组织开展明白人、带头人分别到石屏,泸西、开远等县外种养殖基地现场参观学习培训2期107人次。继续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提高农技人员科技服务意识和技能水平,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效能。通过农业产业扶持科技培训和基层农技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农村实用技术的科技含量,确保每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至省掌握了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增强自我发展意识,提高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促进农户增收。

  三、后续产业帮扶措施情况

  (一)落实全覆盖项目建设政策。加强提高产业扶贫组织化程度执行情况的监督、落实和指导,梳理涉农项目与各乡镇、村对接,引导和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联结机制,促进“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有效推进,如期实现“”双绑。目前,全县已绑定企业3家,专业合作7家,绑定贫困户11157户49934人。

  (二)落实整合涉农项目建设政策。按照《红河县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实施意见及三个配套方案一个办法》和《红河县热区水果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年)》和2020年红河县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坚持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全产业链打造,促进贫困地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脱贫成效的长期性、稳定性和持续性。2020年,我县先后制定了《红河县2020年稻渔共作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红河县2020年农业科技培训实施方案》《红河县2020年热区水果新植扶持方案》《红河县中半山区特色农业扶持方案》《红河县2020年甘蔗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等8个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目前,全县已完成甘蔗新植4000亩,热区水果新植面积1200亩,推广稻渔共作29379亩;完成热区水果绿色防控示范面积7510亩,辐射2万亩,带动4万亩;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基层农技体系建设项目等有序推进,投入扶持补助资金1000余万元。持续推进生猪产业易地集式扶贫项目,完成投入390万元等。

  (三)落实产业扶持政策。以带动贫困户脱贫和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主要考核依据,大力推进全县产业扶贫工作,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结合红河县实际,深入贯彻落实《红河县脱贫攻坚产业扶持办法》文件,按照“客观公正、量化评定、注重实绩、聚焦扶贫、激发活力、促进发展”的原则,对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采取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给予相应资金和政策扶贫。

  县政协经农委,贵单位提出的建议我们以单位职责职能和现有的条件竭尽全力去做,未尽人意的地方,望多谅解。

  感谢你们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附件【48号.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