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hhxzfbgs/2024-00182
-
发布机构红河县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4-12-09
-
时效性有效
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关于对政协红河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8号提案的答复
朱磊委员:
你在政协红河县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壮大中半山区产业的建议》的第18号提案,已转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结合《红河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形成全县‘一盘棋’的格局,结合乡镇气候、海拔、种植实际,规范种植品类及品质,稳步提高种植规模”的问题。
为充分开发利用我县中半山区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培育中半山区特色产业,加快全县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年来,红河县委县政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部署,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契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自2020年起,连续多年扶持实施了中半山区农业产业开发项目,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如宝华镇的芭蕉芋产业、车古乡的百香果产业、乐育镇的香椿、藠头产业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增加了收入,同时也为乡村产业振兴奠定了基础。2024年,全县共安排中半山区特色农业50000亩,截至目前,全县完成新植中半山区特色农业30000余亩,其中高粱7973亩、芭蕉芋3530亩、芋头3182亩、生姜3000亩、其他13500亩,有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二、关于“以主体培育促产业增效。坚持‘内培外引’持续培育引进新主体,带来新要素、新市场、新模式,推动产业增效。加快培育本地优秀企业,重点引进行业领军企业”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也清晰地看到,由于各乡镇气候、海拔、群众种植理念、耕作习惯等因素的差异,各乡镇种植的品类各不相同,难以形成产业规模,普遍存在着“散、小、弱”的境况,规模不大、效益不高和企业带动不明显、影响力不足等问题。为此,2024年把“做强产业原料基地,壮大龙头企业,延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作为创新特色农业产业扶持新模式。通过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育和扶持市场主体,盘活土地资源,激发农户内生动力、建立市场主体与农户增收致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户稳定增收。根据产业发展需求,2024年培育了浪堤镇葛根加工厂、阿扎河乡芭蕉芋加工厂等小微企业及架车乡、垤玛乡、三村乡等分别建立工业辣、油菜加工小作坊,有效缓解了群众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
三、关于“以品牌打造促知名度提升。通过组织申报云南省绿色食品‘十大名品’、开展农特产品评选活动及展示、组织参加各种推介活动等形式,做好“蜜姹红河”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工作”的问题。
我局以红河县绿色食品牌“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抓好指导服务,抓实农业企业主体培育工作,营造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利用资源,开拓国内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县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户,州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绿色食品有效认证企业8个,认证产品30个;有机产品有效认证企业14个,认证产品54个,成功创建“绿色食品牌”省级产业基地1个,州级产业基地3个,县级产业基地4个。“绿色食品牌”产业基地的创建,为我县中半山区产业打造“十大名品”提供了便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在2024年昆明“南博会”期间,我县推荐梯田红米、葛根粉、葛根面、葛根茶、梯田鸡、梯田鸭等产品参与展示,秀出红河元素。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这些优势资源,做强做大中半山区产业,积极开展农特产品评选活动及展示、组织参加各种推介活动等形式,做好“蜜姹红河”区域公共品牌宣传推介工作。
感谢你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在今后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红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
2024年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