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自市团结小学基于生源广、民族学生多、随迁子女多的特点,秉承“以爱育爱、以爱筑家、以爱助梦”的办学理念,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发挥“三阵地育人作用”,落实“四保障综合服务”,致力于打造一所融合共学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发挥“课堂教学”“校园活动”“文化宣传”三阵地育人作用 一是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注重思政课教育,细化民族团结教育与各学科、各学段的渗透点、结合点,培养各民族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思想,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历史、基本国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把民族团结进步种子、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厚植学生心灵深处。
二是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校园活动。积极开展以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班队会、国旗下讲话、传统民族体育比赛等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优良品质和团结有爱的传统美德。坚持中华文化引领,自创《哈彝大课间》民族课间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庆祝活动和社团活动,为各族学生提供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了解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牢固树立文化自信。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征文、演讲比赛,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跳民族舞蹈等活动,用爱国爱党爱家乡意识浸润童心,促进各族学生互通共融,营造民族团结和谐氛围。
三是把民族团结进步内容融入学校宣传氛围。营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环境,用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展区、民族团结教育长廊、新时代好少年宣传廊等阵地,把民族知识和民族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利用校园广播播放民族歌曲,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在楼道、橱窗、黑板报等宣传民族团结内容,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播撒在孩子们心中。
落实“入学保障”“待遇保障”“课后保障”“关爱保障”四保障综合服务
一是强化入学保障。坚持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的原则,不分地域、不分民族、应收尽收,实行“小跟大”优先招收原则,在同一家庭中,若哥哥姐姐是本校的学生,则弟弟妹妹优先安排在本校就读,有效避免了家长因“同城异校”接送两个孩子的奔波。
二是落实待遇保障。学校将随迁子女学籍纳入统一管理,混班教学、混合住宿、共同就餐,国家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相关政策全覆盖,特别是营养改善计划,城镇户口和农村户口的孩子都同等享受,保障各族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做到“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三是做实课后保障。实行“午托管理”制度,在家长和孩子自愿的前提下,午休时间孩子统一由值班教师带领用餐、午休和辅导功课切实解决了家长们中午接送孩子的大难题,使家长们能够放心工作,孩子们能够安心学习。
四是优化关爱保障。学校本着“康复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的宗旨,设立全市中小学首个康复训练中心,对随班就读的15个残疾学生安排教师做好专业康复训练和心理疏导,定期与家长沟通,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每个孩子感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