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县以“四强”为抓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不断丰富形式,创新手段,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着力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层战斗堡垒。
一是以“强学习、悟思想”为前提,把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向盘”。结合统战日常工作,面向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民营经济企业家、侨眷侨属等群体大力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凝聚统战人士思想政治共识,切实把统战人士的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做到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切实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截至目前,向各类人士开展多形式宣讲活动16次,覆盖1600余人。
二是以“强调研、明思路”为基础,搭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连心桥”。制定下发《大兴调查研究的实施方案》,《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等,从根本上改变工作作风、工作意识、工作理念,真正的走到一线、走入一线,去体验、体察、明察调查研究,了解实际问题,转变形象、转变作风、解决问题。截至目前,县级31名领导干部挂钩联系62家非公企业,共召开座谈会11次,收集调查问卷101份。
三是以“强作风、抓队伍”为关键,锻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战斗力”。始终围绕模范机关建设,全面提升统战干部工作业务能力锻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统战铁军。充分发挥统战工作领导小组和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切实担负起牵头协调和监督检查全县统战工作的职责,加强领导体系建设,细化任务分工,强化责任落实,密切沟通协作,定期研究统一战线重大问题、部署重要工作,推动统战工作同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着力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和人民团体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基层统战工作实现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的良好局面。截至目前,召开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次,统一战线(扩大)会议1次,县委专题会议1次,统战工作专题培训会议1次,举办领导干部民族团结专题培训班1期,700余人各族领导干部参加培训。
四是以“强机制、重落实”为根本,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堡垒”。持续推进“点带圈盟”工作。积极创建迤萨古镇和撒玛坝万亩梯田景区为主的迤萨—乐育—宝华—甲寅—石头寨—阿扎河旅游环线及浪堤—车古—大羊街—架车—洛恩2个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打造以县城为中心辐射乡镇、村委会、自然村、家庭等5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圈;创建以红河州红河县垤玛乡、三村乡与玉溪地区元江县因远镇、普洱市墨江县龙坝镇;红河县车古乡、大羊街乡与玉溪地区那诺乡、澧江街道办事处;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金平县“哈尼梯田核心区”3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的2带5圈3盟的“点带圈盟”工作格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由创建型转变为示范型成效明显。